当前位置:

提高孩子阅读量是一项“社会大工程”

来源:红网 作者:张瑜 编辑:张瑜 2019-04-19 22:01:14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近日公布了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对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的分析显示,2018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91本,比2017年的8.81本增加了0.10本。(4月18日 澎湃新闻网)

与不少国家的孩子相比,中国孩子的图书阅读量落后明显。在媒体的过往的报道中,无论是具体数据的对比,还是阅读氛围的对比,都呈现出了这种巨大差距。眼下,我国未成年的图书阅读量,较之2017年人均只增加了0.10本,几乎可以说没有什么变化。这意味着,在阅读这条“赛道”上,中国孩子仍然被远远甩在后头。

书籍是个人成长的阶梯。但阅读,却不只关乎个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具有高素养的国民。而如果连我们的“下一代”都轻视阅读,国家的进步势必缺乏高素质人才支撑。就此来说,提高孩子的阅读量,无论从个人发展规划,还是国家战略层面,都有必要引起各方的重视以及施策。

孩子为什么不读书?“下药”之前,无疑首先要抓准病症所在。不过,细究起来,原因往往并不是那么直白粗浅,反倒呈现出了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的复杂链条。

比如,一种常见的观点是,家长自己不阅读,家庭中没有阅读氛围,所以孩子也不爱看书。摆事实,讲道理,这看似无可反驳。然而,也要考虑的是,目前,大部分养家糊口的成年人,其生存工作压力并不小,拿不出充足的时间去读书或陪读。再则,外部环境也在影响着成年人对于阅读的态度。必须承认的现实是,在当下的职场与社会中,人情与关系仍发挥着不小的主导作用。也正因此,人们对于纯粹知识的追求,往往在人情学、关系学面前败下阵来。

再如,有人认为,孩子阅读量少,是应试教育惹的祸。的确,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是围绕孩子的分数转。比起教材教辅,比起培训班提升班,“课外闲书”自然只能退居二线了。这当然也没错,只不过,怪学校、怪家长“势利”恐怕并不公允。当前,素质教育的改革推行,仍然显得步履维艰,社会上对人才的选拔,也仍然是主要依据分数。无论家长抑或学校,不得不代替孩子作出更为“理性”的选择。

总之,孩子阅读量少,既有“看得到”的原因,也有“看不到”的原因,它所涉及的,远不只是家长等某单个主体。要提高孩子的阅读量,可以说完全是一项“社会大工程”——可能需要不短的时间,更需要各方的通力协作。当然,对于家长、学校以及其他主体来说,这也不是各方不作为的借口,毕竟,改变的空间,挤一挤,或多或少总是有的。

文/张瑜

来源:红网

作者:张瑜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4/19/533085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