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是谁让家长转移了情商教育责任?

来源:红网 作者:陆可 编辑:夏熊飞 2019-05-20 22:18:55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不少针对少年儿童的“情商培训班”十分火爆,家长们趋之若鹜。此类培训班短则有多种班级设置,囊括孩子的婴儿期到学龄期,并且价格不菲,不同年龄段收费每年1万-3万不等。(5月19日《新京报》)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对于学龄期和婴儿期的孩子,报情商班是家长做出的选择而不是孩子的自愿。新闻中报班父母认为,孩子在小时候接受了情商教育,在长大后能有当班长、不再内向和不听话,成为“社交达人”等好处,这些都是有利于孩子发展与成长的。

新闻中的家长是需要先上一下教育课,好好了解孩子的情商应该是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出来的。但是谁在让家长放弃责任,让以家长自己为主导承担的情商教育变成培训班承担?

一方面是市场的逐利误导,商家对情商培训班的炒作正中推脱教育责任的家长下怀。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奇葩培训班”不断通过新闻走进我们的视野,这些培训班已经完全脱离激发兴趣,学习上查漏补缺的本质。所谓的专家海淘概念,包装噱头,利用一些幼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知识耸人听闻,自吹自擂。宣传中大有不报班孩子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就一直处于落后地位的意思,将人成长过程中所有的先天能力后天习得无限肢解,虚构起一个“完人”形象和塑造“完人”的伪路径。

家长需要清楚,商家考虑的不是孩子的未来而是他们的钱包。为了让孩子参加情商培训班付出了高昂的报名费,即使培训班结束后看到成效,但孩子离开培训班之后还会模仿身边人的交流方式和情绪,父母便是很重要的学习对象。是一两节课时带来的情商课程更容易被婴幼儿接受,还是父母在生活中的影响更能被孩子学习呢?

另一方面教育者的失职。各种家校矛盾事件的发生让学校缺乏与家长在孩子成长教育上的主动沟通,让家长理所应当地认为孩子的教育与自己无关,造成家长不负责任的心态。此外,素质教育仍是中国教育中比较薄弱的一环,如何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和个性发展,仍是教育界的研究热点。教育者应该思考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帮助孩子在学校内培养健全人格,最终让学生在学校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最后,是社会和政府对该类“奇葩兴趣班”的纵容。儿童培训领域一开始只是学校学习的延伸与查漏补缺,现在不仅种类繁多收费离谱,更是相关部门的管理缺失地带,在培训机构注册时,相关部门就应加强审核与管理,让培训班成为孩子学习的帮手而不是压力。同时社会也不能配合炒作培训班概念,让家长理所当然地放弃责任,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被扼杀了天性。

文/陆可

来源:红网

作者:陆可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5/20/552539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