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蒜来蒜去”,菜农增收还得靠天赐?

来源:红网 作者:邓海建 编辑:田德政 2019-05-21 16:35:06
时刻新闻
—分享—

在北京新发地市场的大蒜交易区,听到记者关于今年大蒜价格是否上涨的问题,批发商表现出“这还用问”的神情。事实上,在北京丰台区的两家大型超市,其中一家蒜头(干蒜)标价6.99元/斤,另一家则按袋计费,袋装5个蒜头的标价5.9元/袋,袋装10个左右蒜头的标价8.9元/袋。(5月20日《每日经济新闻》)

5个蒜头5.9元,折算下来,一头蒜1.18元。今年蒜价之高企,由此可见一斑。难怪有网友调侃说,“家里有矿不如家里有蒜”。在鲜蒜批发领域,从业者介绍称,去年收购鲜蒜最便宜的时候每斤只有大约四五毛钱,今年收购价已经达到2块左右,比去年高出了约四倍。即便是在山东、河南、江苏等主产区,终端价格也低不到哪儿去。

谷贱伤农,蒜贵会让蒜农乐开颜吗?理论上是这样,现实却未必如此。事实上,因为近两年大蒜的价格相对较低,去年春夏之交一度还出现“卖蒜难”的现象,所以今年大蒜的种植面积比去年是有所压缩的,一般预测压缩的总体幅度会在25%左右。再加之,去年云南洱源县为保护洱海全面禁止种大蒜,这些宏调举措也对鲜蒜的价格产生了一定影响。换句话说,蒜农早就压缩种植面积了,出货量少了,就算单价高了,实际上利润也有限,尤其是对于批量租地种大蒜的承包户而言。

从“蒜你狠”到“没蒜准”,在暴涨与暴跌之间,消费者固然是一脸蒙圈,蒜农更是没捞到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这种涨跌交替的过山车现象,亦为游资长袖善舞提供了作妖的空间。这就有点像最近大热的“苹果自由”话题一样,2个苹果要卖16块钱,消费者的抱怨甚至惊动了国家统计局,其发言人在5月15日上午回应称,鲜菜鲜果价格上涨,明显是受极端天气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这种季节性的短期冲击不具有持续性,鲜菜鲜果价格上涨不会持续在高位。大蒜也是这样,从更长时间段来看,这种节令蔬菜显然不会“持续在高位”,但市场自发性的弊端却在这波涨价潮中暴露无遗,这不免叫人感慨:农业产业化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蒜农发家致富怎么还像是赶在市场的屁股后面赌博一样呢?

现实是明摆着的,蒜农总是追着市场跑,而市场总是躲迷藏,结果就是“互爱互伤”。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这个追与躲的游戏中,对农业产业化负有指导责任的地方农业部门呢?这个问题当然可以化为更具体的追问:一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大蒜产供销的数据为什么不能及早抵达农户手上?靠天吃饭的粗放种植何时是个头?二是规模经营与产业化经营为何迟迟成不了气候?租地要钱、蒜种要钱、化肥农药要钱、浇水施肥要钱、种植采摘要钱……在人力成本急剧攀升的今天,大蒜等农产品抗风险的能力似乎越来越弱。想问一句,卖不掉的大蒜为什么不能成为下一轮行情之前的存量呢?这就涉及仓储及策略等一系列专业化考量。

解决这个问题,云南等地的“多多果园”等固然是实践探索,但除了头部平台的企业社会责任,更重要的还是订单式生产、合作化管理、数据化经营。成本降下来、服务提上去,散户蒜农才有可能对抗天气等不确定的变量,在波诡云谲的市场兑现劳动的幸福与尊严。一句话,菜农增收不能靠天赐,面对“蒜来蒜去”的变局,亟待职能部门的系统性作为。

文/邓海建

来源:红网

作者:邓海建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5/21/552720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