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奇葩店名也是一种“视觉污染”

来源:红网 作者:王芳 编辑:陈乘 2019-05-26 21:16:36
时刻新闻
—分享—

“坐霸街头”“天天要饭”“饭醉团伙”……近日,一批位于江西省的“问题”店名、“奇葩”店名被禁止使用。(5月25日 新华网)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时不时在衣食住行方面“挥霍”一把,但众多的店铺常让消费者挑花了眼。于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不少商家开始在店名上大做文章。诸如“坐霸街头”“天天要饭”等另类店名层出不穷。想来这些店名都是商家“深思熟虑”的结果,可见,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多分一杯羹,各商家也是“别出心裁”。不可否认,这些标新立异的店名确实能够加深顾客的印象,但能否赢得竞争就不得而知了,毕竟顾客看重的还是商品和服务质量。

表面上看“坐霸”“饭醉”并无不妥,但细听起来难免让人产生误解。依据我国有关法规,企业名称不得含有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和文字,不得含有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内容和文字。个体工商户名称不得含有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文字。商家这些所谓追求噱头的店名看似没什么,殊不知此举已经触及了法规“红线”,给顾客造成了严重的“视觉污染”。

店名就是商家价值取向的外化,是商业文明的体现,虽说店名不如人名那般慎之又慎,但也并非无关紧要的小事,如此挑战底线的行为不免有些哗众取宠,甚至是对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的无视。

对“奇葩”店名,有关部门应完善相关法规,进一步规范商家的取名行为,违反规定擅自改变核准登记的名称、使用违背公序良俗的低俗恶俗名称,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尽快进一步完善名称登记系统的禁限用规则,在登记业务系统中增加相关禁限用词的校验,过滤违反社会公序良俗、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名称用词。此外,商家应坚守社会道德底线,与其“绞尽脑汁”起名字,不如“深谋远虑”提服务,须知与道德、法律相悖的“店名”终究不会长久。

文/王芳

来源:红网

作者:王芳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5/26/553666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