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课间变“静”为“动”:学校应主动作为

来源:红网 作者:刘传斌 编辑:田德政 2019-06-06 17:40:07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该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且在小学中最为突出。

“课间十分钟”应该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如今,很多中小学的“课间十分钟”却变得“静悄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老师上课拖堂。知识点没讲完,于是挤占课间时间进行补充讲解;二是学校怕学生出安全事故。为规避责任,不让孩子们课间玩耍,只准在教室安静地休息。其实,老师占用课间时间讲课,学生很反感,效果并不好。而担心室外活动学生受伤,更是因噎废食,有悖于教育规律。可见,“课间十分钟”静悄悄是严重的教育不作为。

学生久坐少动,会使大脑、四肢等处于疲劳状态,不利于学生身体发育;长时间阅读、作业,更易诱发近视。而课间活动正是防止和缓解身体疲劳的有效方法,不仅能使身心得到放松,更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下课后,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与同学聊聊天、散散步、望望远,能让大脑和眼睛得到休息。玩玩游戏、做做运动,不光能锻炼身体,更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再说,玩耍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玩中能认识和探究世界,在玩中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并发现自己。有资料显示,儿童时期是人的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期,而“玩”最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从某种角度来讲,孩子的真正学习是在“玩”中实现的。

而在学校,孩子能尽情玩耍的时间就是课间十分钟了。所以,学校应主动作为。要摒弃唯分数的应试思维,真正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尊重孩子天性,确保课间十分钟不缩水,严禁老师压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有些地区把“教师拖堂3分钟列为教育事故”的规定很值得借鉴。另外,要教给学生安全常识,做好自我防护,尽可能降低活动风险。同时,老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并参与到学生课间活动中,让课间十分钟真正成为孩子们释放天性、回归自我的好时候,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文/刘传斌

来源:红网

作者:刘传斌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6/06/55781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