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逢场天,根本无法在办公室办公,总是一波接一波群众反映各类问题,把办公室挤得水泄不通,整栋政府大楼吵吵嚷嚷,就像菜市场一样。”(6月24日《四川日报》)
南充市嘉陵区金凤镇党委书记覃海波所说的上述场景,可能很多基层干部都经历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各类基层矛盾并不鲜见,同时,老百姓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信访问题成了基层干部绕也绕不开的一块“硬骨头”,如何更好地解决信访问题成了基层干部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
信访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多,涉及历史、政策、经济等多个层面,但不论是哪个方面的问题,对老百姓而言,其实就是一点,利益受损,诉求未达。用老百姓的话说,有问题你不给我解决,我就只有另寻能解决问题的地方。
对待基层信访问题,党员干部如果雾里看花、不甚了了,或是见了困难就躲、遇见矛盾就推,成天“打太极”“踢皮球”,最后伤害的只能是群众对干部的信任,结果肯定是信访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要解决好基层信访问题,其根本还在于党员干部要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提高了,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增加了,许多矛盾纠纷也就迎刃而解了。
要解决好基层信访问题,党员干部还得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担当。其一,准确掌握问题。在充分利用电话、网络等新渠道的同时,党员干部还得沉下身子,真正走到群众身边去,全面准确掌握群众诉求。其二,切实解决问题。要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对于合理的问题,要依法依规、积极稳妥推进问题解决;对于那些为了个人私利、信“闹”不信“理”的“缠访”人员,要及时做好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其合理合法表达诉求。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信访问题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绝不能视而不见。虽然基层矛盾纠纷存在多发群发、类型复杂、调处困难等特点,是一块名副其实的“硬骨头”,但只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文/邓波
来源:红网
作者:邓波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