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逃避式考研”要不得

来源:红网 作者:​张小草 编辑:田德政 2019-07-30 17:46:08
时刻新闻
—分享—

《逃避式考研渐热:留恋校园?恐惧社会?》一文引起网友热议。截至记者发稿,“逃避式考研”作为微博话题已有1.6亿的阅读量,讨论2.1万。一些网友认为,如今很多工作岗位都要求研究生学历,考研成为不得已的选择;另一些网友认为,“逃避式考研”并不可耻,在读研过程中减轻一些对未来的焦虑,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是十分有意义的。(7月30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对许多即将毕业甚至是刚进入大学的年轻人而言,“要不要考研”这个个性化的问题,已成为必须要思考的人生选择和成长课题。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5届持续下降;“正在读研”(16.8%)及“准备考研”(3.3%)的比例较2014届分别增长3.2、1.4个百分点。

或出于提升学历、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求,或出于对学术本身的兴趣及对更高层次学术研究的向往,许多人选择考研的理由都无可厚非。但在考研大军中,也有些人坦言自己是“逃避式考研”,暂时不想就业、逃避进入社会,为了能在单纯美好的校园里“多轻松几年”。

在物质多元化、选择多元化的当下,尽管考研早已不再是极少数有志投身学术研究者的“专利”,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考研就能被轻率地当做逃避现实的“避风港”。在诸多选择考研的理由中,“逃避”无疑是最为消极的那一种。

诚然,与二十出头就抱着简历跌跌撞撞地走入社会而言,象牙塔里的生活确实显得更加轻松愉悦。有些学生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我觉得还没好好感受大学生活呢,怎么下一年马上就要毕业了?”“我不太懂得怎么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清宫剧里都活不过两集,还没做好适应社会的准备”。表面上看,选择“考研”似乎是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但实质上,这就是一种“鸵鸟心态”,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去对自己的人生作出规划,只能“逃避一日算一日”。

考取研究生能带来的“幸福时光”毕竟是有限的,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与读研时的付出与努力也是密切先关的。对许多致力于提升学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人而言,读研更多意味的是要面对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又不得不重新开始的实验,在经历无数个绞尽脑汁码字的深夜后费劲心力才写出的一篇篇论文……倘若只是想着“逃避”,试问即使能够“过五关斩六将”考取研究生,又如何能拿得出应有的勇气与能力,去应对这些在读研生涯不得不经历的“苦差事”?又如何能在短暂的研究生生涯结束后,就能瞬间拥有适应社会的信心与底气?

读研不仅仅是为了获取那一纸文凭。只有出于对学术本身的兴趣加上必要的奋斗动力,以及不断的努力进取,才能够不虚度宝贵的研究生学习时光,经受住读研阶段阅读文献、学术研讨以及撰写学位论文的考研,进而达到提升自己、收获成长的目的。缺乏必要的自我认知和学业规划,在“轻松几年”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最后自己要面临的挑战只可能更加严峻。

成人的世界里,本就没有“容易”二字。不仅“逃避式考研”不可取,在面临择业、婚姻等一切人生选择时,所有的“逃避心态”都是要不得的。二十岁出头的年纪,恰好是人生选择比较多的时期,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继续深造选择什么样的学校与专业,择业时又该选择去往哪所城市、干什么样的工作等等,这些都需要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在综合个人能力、综合资源后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不是面临重大选择时不假思索地选择逃避,因为这不仅对事情本身毫无裨益,也是对自己的极端不负责任。

文/张小草

来源:红网

作者:​张小草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7/30/577818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