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牛郎变渣郎”,民间故事也要经得起考验

来源:红网 作者:江德斌 编辑:张瑜 2019-08-09 20:25:29
时刻新闻
—分享—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课文中的牛郎被指“荒唐猥琐,调戏女性”?近日,有自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称在课文中,牛郎偷窥织女洗澡,并偷走她的衣服借机搭讪博取好感,引发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拿人家衣服确实不对。这个行为不应该宣传。”不过,也有网友认为,“我们以前也学过这篇文章,怎么没这么想过呢?为什么不弘扬正能量,展望美好未来呢?”(8月8日《扬子晚报》)

恰值传统佳节七夕,可一夜之间,“牛郎变渣郎”。部编版小学课本里的《牛郎织女》内容引起网络争议,遭到自媒体指责,认为牛郎被老牛教唆偷窥织女洗澡、偷衣服,存在“荒唐猥琐,调戏女性”等违法行为,不适宜列入教材,应将其删改掉,引起很多网友的共鸣,也有不少的反对声。

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回应称,“这是叶圣陶先生改编的民间故事”,“不要把很多猥琐的东西转嫁到美好的爱情故事上。”出版社不认可自媒体的观点,认为是网友想多了。不过,既然是公开发表的文章,又是被纳入教材里的,就需要接受读者的各种解读,哪怕是所谓的“负面理解”。毕竟,在一千个读者心里,就有一千个牛郎织女,即使是流传千年的民间故事,也要经得起时代的检验,才能继续流传下去。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千古,寄托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历史上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很多版本,最初只是一段简短的神话,其后不断演绎,增加了很多细节,不同版本的内容也有很大差异。后来,为了戏剧效果,牛郎从天上的神,变成了地下的放牛娃,又添加了偷窥织女洗澡、偷衣服等情节。

如今,教材里选用的《牛郎织女》故事,实际上也是演变过的版本,并非最初的故事,这跟历史上很多神话、民间故事的演变过程一样,都是在口口相传、文人渲染、戏剧改造的过程中,增删了许多内容。按照艺术创作来讲,就是一种改编技法,根据时代的特征和需求,进行的再加工、再创作。

显然,在教材《牛郎织女》的内容里,依照当下的社会道德标准和法律来评判,牛郎偷窥、偷衣服等行为,确实不妥当。考虑到教材的教化效用,选用该版本的《牛郎织女》确实不太好,会给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做出不良的暗示。倒不如选用其它版本,或者将该版的《牛郎织女》进一步删改,去掉这些不适宜的内容,以适应新时代的道德和法律标准。

继承传统文化的原则是保留精华、去除糟铂,叶圣陶所处的时代,与当下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差异,其改编的《牛郎织女》适合当时,却未必符合当下社会。因此,不要迷信和崇拜大家,应支持网友的思辨性和质疑权威精神,对有争议的教材内容展开广泛的辩论,乃是好事,唯有如此,才能让教材更具时代性,更能起到教育和引导的效用。

文/江德斌

来源:红网

作者:江德斌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8/09/580011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