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制定政策不妨多些“泥土味”

来源:红网 作者:史俊逸 编辑:张瑜 2019-08-20 21:41:32
时刻新闻
—分享—

各地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是把党中央有关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地方发展、增进群众获得感的重要一环。然而,媒体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制定政策时常出现“不接地气”的情况,导致“不易操作”“不合时宜”的政策频频出现:有的政策“短命”,有的盲目“画饼”,有的完全沦为“空文”……(8月19日 半月谈网)

有什么因,便成什么果。“短命政策”“空文政策”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讲是政策制定“跑偏”了方向的原因。报道中也有提及,有的政策是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里抠脑袋而成;有的政策是从其他地方借鉴而来;有的是当政策的“二传手”,把制定政策搞成了“表态”;有的政策甚至就是领导“拍脑袋决定”的结果……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于落实。政策漂浮于上、不接地气,必然缺乏群众基础,制定与执行也就难免异化为“两张皮”,成为难落实的一纸空文。

就如中部某省曾下发通知,要求包括乡镇、农村在内的全域范围,“春节期间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然而,这一政策却仅出台3天就被叫停,原因很简单,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农村地区的一大习俗,政府强制“一刀切”,农村群众自然会反对,“执行不下去”也就成了必然。

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解决群众现实问题,往往具有很强的指向性,但政策的“朝令夕改”不仅无法解决现有问题,还会让群众对政策的权威性,以及政府公信力产生质疑。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让政策多些“泥土味”。

政策的“泥土味”来自于基层,也应深植于基层。制定政策之前,上级部门应多沉下去调研,而不是在办公室“自我感觉”、凭空想象,只有充分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了解基层工作的实际状况,将政策与群众诉求、基层现状充分考量,找准纸面内容与现实执行的契合点,这样的政策才不会脱离实际、难以执行。

同时,政策的制定也应充分尊重地方风俗、群众意愿等。政策绝不是高高在上的“摆设”,而是真正造福群众,让群众切身感受幸福与获得的重要载体。只有把群众满不满意、认不认可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政策才会有群众根基,执行才有活力。也只有当政策与群众愿景同向而行,才能成为既正确又有用的好政策。

文/史俊逸

来源:红网

作者:史俊逸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8/20/582396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