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短命”是闭门造车惹的祸

来源:红网 作者:刘元华 编辑:张瑜 2019-08-21 16:45:13
时刻新闻
—分享—

各地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是把党中央有关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地方发展、增进群众获得感的重要一环。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制定政策时常出现“不接地气”的情况,导致“不易操作”“不合时宜”的政策频频出现:有的政策“短命”,有的盲目“画饼”,有的完全沦为“空文”……(8月20日 新华网)

政策是党和政府意志的体现,更是社会成员的行动遵循。无论是制定出台、还是贯彻执行,都是非常严肃慎重的事情。然而,一些地方的政策仓促“亮相”后,却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出尔反尔,或声明废止,或暂缓执行,或改弦更张,最终落个反复无常、朝令夕改的“差评”。

要说“短命政策”,那是早已有之。据媒体报道,重庆“短命医改”7天后终止;南京征“婚前房加名税”2天后搁浅;沈阳零首付买房新政存活时间大约半天;广州“购房分区新政”直接胎死腹中……群众无所适从、公共资源被浪费,政府公信力打了“折扣”,怎一个“乱”字了得?

“知错即改,善莫大焉”。对“执行不了”的政策,尽早叫停以减少失误,倒也不失为一种勇气和魄力。然而,这一问题背后的原因却不能不追问。原来,在惯性思维下,有的官员制定政策不是“问计于基层,求教于实践”,而是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不切实际闭门造车。

“政策的生命在于落实”。那些无法执行的政策,即使出台初衷是好的,也会沦为公众的笑柄。对政策“短命”的问题,我们决不能视而不见、漠然置之。一方面补齐机制“短板”、推进阳光决策,以程序的严格严把政策“出口”;另一方面坚持“零容忍”、落实责任倒查,让恃权任性者“失面子”“丢帽子”。

当然,领导干部不是神仙。在制定政策时,他们也不可能准确预见执行情况。但是,“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只要决策者多走走基层、多听听民声,坚决摒弃“人治”思维、始终按规则和程序办事,就完全可能减少政策“短命”的现象。

文/刘元华

来源:红网

作者:刘元华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8/21/582596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