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评线】追梦途中,应是“悯农”最情深

来源:红网 作者:安星予 编辑:张瑜 2019-09-02 17:14:34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条例》指出,各级党委应当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农村工作队伍建设。坚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农村社会事业,加快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9月1日 新华网)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不仅关系着我国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的优良好坏,更关系着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曾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此次《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不仅将农业农村农民与党的执政根基间的关系提高到了国家高度,更是体现了我党一如既往地将全国9亿农民的切身利益放在心头的“黄土”情结和“悯农”情怀。

“昼出耘田夜绩麻、一枝一叶总关情”。长久以来,我们党最牵挂、最惦念的,始终是劳作在地垄田间的广大农民们。众所周知,不管是硝烟四起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年代,还是顺时造势的“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援工业”建设时期,农村大地和数以“亿”计的农村人民对我党事业的成就有着殊勋异绩的伟大贡献。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关注农民群众生活现状、工业反哺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现代化建设,切实解决好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生产生活问题,既是回馈,也是必然。

由此,无论是在《条例》“加强党对农村经济建设的领导”部分中指出的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还是“加强党对农村社会建设的领导”中强调的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点滴细节便能勾勒体现出在新时代党中央对于“三农”问题的施政新思路,以及抓紧一切时间、实现一切可能让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景。

“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应该看到的是,虽然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现代化改革不断深入,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难点,依旧在农村地区。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缓慢、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农民子女教育问题,农民工户籍壁垒……诸如此类的实际现状,依旧横跨在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中,城市与农村之间那道无形的“藩篱”依旧亟待破除。如此一来,在农村地区不断深化党的绝对领导地位,使党的执政触角在广袤的黄土地通畅延伸,便成为了解决“三农”历史遗留问题、使这个农村地区“旧貌换新颜”的根本遵循。此外,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就更加不能流于口号和形式:持续加快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加大惠农优农政策力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关乎数以亿计的农民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就更加迫切的需要我党“真抓实干、马上就办”。

如今,在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历史关键时期,要“凝聚每一个人的力量和每一份梦想”,就必须支撑起9亿农民的共同愿望;要“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个人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必须重视每一个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必须传承勤劳协作、崇仁厚德的农民精神。

“霓为衣兮风为马,千年追寻梦中华”。在追逐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今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直观体现,便是铭记伟大征程的起点,不忘中华民族的根魂,于这条追梦途中,应是“爱民”最难忘,应是“悯农”最情深。

文/安星予

来源:红网

作者:安星予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9/02/591043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