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快乐王子》:对现实和享乐主义的批判

来源:红网 作者:龚军辉 编辑:刘艳秋 2019-09-09 14:34:50
时刻新闻
—分享—

u=1007285082,759091936&fm=26&gp=0.jpg

英国诗人、戏剧家、小说家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年)的代表性作品《快乐王子》(陈龙译),我一直将其视作童话来阅读,并惊叹于作家丰富的想象力和结构的完美。现在重读,我读到的,却完全与以前所读的美好希冀截然不同——它显然是一篇充满现实嘲讽、带有典型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以童稚外衣包裹的小说核心,是赤裸裸的现实漫画素描,有着深刻的掘墓式探析。

《快乐王子》讲述了生前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快乐王子被树为雕塑后,目睹人世间苦难,在燕子的帮助下,牺牲自我帮助他人的故事。在城市的高空中他全身镶满纯金的叶子,由两颗明亮的蓝宝石做成了眼睛,而随身佩剑上镶着一颗巨大的红宝石。人们对此赞叹不已。错过随队飞行的燕子在他脚下留宿时,发现他在不停流泪,惊愕下问其原因。

快乐王子告诉他,他活着时根本不知眼泪是什么,天天生活在娱乐当中,但死后,他才看到了城市里所有的丑陋和悲惨,他铅做的心也止不住痛苦。他央求燕子把其剑柄上的红宝石带给街上穷苦的绣女和她正生病的小男孩。燕子犹豫后,依其言做了。之后,快乐王子又要他把眼睛里的蓝宝石分别送正在写剧本的饥饿作家和卖火柴的小女孩,自己变成了瞎子。当他催促燕子快速飞往埃及时,燕子却表示要与他永远在一起。

燕子把自己飞行时的所见奇闻一一讲述给快乐王子,王子认为“没有什么神秘事物比苦难更不可思议了”,并央求他在城市上空飞翔一圈。燕子看到富人们在漂亮的房子里寻欢作乐,而乞丐们坐在大门口忍饥挨饿,还有两个小男孩挤在桥洞里取暖也被人赶出来。王子听后,请求燕子将其全身上下贴满的黄金片揭下来带给穷人们,孩子们的脸上泛起了红晕,欢欣鼓舞地在街上玩着游戏。最终,不肯离开王子的燕子在寒冷中跌落王子脚下死去,而王子铅制的心断裂成了两半。市长看到变得丑陋不堪的雕塑后甚为不满,王子雕塑被推倒放入熔炉,其铅制的心却怎么也融化不了。当市议会议员们为重新雕塑谁的塑像争吵不休时,上帝令天使把铅心和死鸟带了回来,并且说其是“城市里最珍贵的两件东西”。

《快乐王子》以隐讳的笔调所勾勒的城市,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缩影——19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英国政府推行放任的自由经济发展模式,虽刺激了经济的复苏,但进一步让贫富严重分化,政府对穷人的同情心减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一种及时行乐、对社会生活具有冷漠态度、远而观之的反社会行为)泛滥。王尔德把真实社会中的种种假恶丑揉入故事进行集中表现,既对当时冷酷的社会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揭露,又对富有同情心的快乐王子与燕子救助社会底层穷苦人的慈善救济活动的失败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很显然,王尔德通过这个故事表明了他对理想社会制度的向往,从根本上质疑了当时社会的道德准则——当人人都在享乐时,社会秩序就值得怀疑,其实距离社会的重塑也就不远了。

近日,我在阅读先锋小说作家黄孝阳的新著长篇小说《人间值得》——他用新颖的故事塑造了一个70后流氓地痞兼成功文化商人的形象,故事穿插的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人间各种悲欢,其着笔,与王尔德《快乐王子》简直异曲同工,因而我才称其为中国当代探索小说的明珠。有穿透力的小说,总是饱含着对于社会现实的担虑、对一切不合理现象的批判和否决的——这是《快乐王子》给艺术家的最大启发。

文/龚军辉

来源:红网

作者:龚军辉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9/09/595566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