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若非诺奖“催化”,残雪还将“无名”多久

来源:红网 作者:杨韫珏 编辑:张瑜 2019-10-08 23:23:34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随着10月10日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日的临近,对于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谁家的猜测日益高涨。而其中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中国作家残雪高居赔率榜第三位,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之一。

引发讨论的并非是作品,而是作家在小圈层内声名赫赫,大众对她却几乎全然陌生。作为蜚声海外,苏珊·桑塔格所赞誉的“中国最好的作家”,残雪与她的作品鲜少出现在大众视野内,而当赔率榜揭晓,公众所感并非“实至名归”而是“出乎意料”。

现在搜索残雪出版的书籍,商家已先行挂出“诺贝尔奖提名”的宣传,只等奖项揭晓。追溯至几年前莫言获诺贝尔奖,结果刚一揭晓,各家书店中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同出版社,不同种类,同一标签的莫言作品。可以想见,倘若残雪获奖,其情形概也如此,昔日“无名”,一朝天下知。

残雪作为优秀的本土作家,其社会关注度却微乎其微,让人不免发问:倘若没有诺贝尔奖作为催化剂,我们是否不再有可能了解这位作家?

尽管当下信息渠道自由畅通,但出版社、书店作为书籍销售发行的前端,具有较大的选择权利,大众的认知仍然主要依靠销售端的推广。仅只是小圈层的“阳春白雪”,即使出版,也难以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获得足够重视。而书店,出版社考虑销量,以及有限资源考虑,将出版宣传的重心放在畅销书方面,鲜少关注具有思想性却缺乏“大众性”的书籍推广。本土作家的推广往往局限于已经有较大社会知名度的作家,对其作品不断地再版,却缺乏对于当下作家的发掘宣传,造成“抑今扬古”“重外轻中”的不平衡局面。

当下强调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文学作为其中的重要载体,本土作家、汉语写作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残雪的书籍畅销海外表现出对外叙事、对外讲述的成果卓著,但是,国内知者寥寥,反映的是对内宣传的不足。如果国人尚不知晓本国的成就,“文化自信”四字也无从谈起。

诺贝尔奖使得残雪为大众知晓。然而一个奖项的作用终究有限,大批量的优质作品也许无缘诺贝尔奖,它们该怎么办?我们并不缺乏好的文学,只是缺乏合适的契机让它为大众所知。

文/杨韫珏(山东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杨韫珏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0/08/609116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