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希望孩子好,不能一味“打鸡血”

来源:红网 作者:周志宏 编辑:陈乘 2019-11-16 14:34:09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几年,“鸡娃”成为大城市家长们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意为给孩子“打鸡血”。这种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以及课外班、兴趣班,不停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被家长们喊作“鸡娃”。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有关中小学生减负的政策实施落地,各地教育部门也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诸如,小学低年级不留家庭作业、期中期末考核多以“乐考”形式进行,等等。尽管如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的压力、焦虑依然有增无减。尤其是有不少低年级的家长认为,孩子没有养成回家写作业的习惯,等到四年级以后,学习压力一下子加上来,孩子和家长都适应不了。

现实中,“为了孩子”,不计成本、不辞辛苦的家长们大有人在。“哪家孩子考上了创新班”“哪个老师的课最难抢”……除了焦虑,还是焦虑。多年来,对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治理几经波折,反反复复,久治不愈,说明这个问题已经根深蒂固,需要全社会合力整治。有些地方,学校在千方百计为学生减负,可许多家庭非但“不领情”,反而自作主张变着法子给孩子“打鸡血”,唯恐孩子“掉队”、“输在起跑线上”,过重的学习负担,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要给学生减负,家庭的作用不容忽视,家长的焦虑必须得到有效缓解。令人忧虑的是,有些地方,“鸡娃”已然成了家长圈的流行病。父母对孩子有期望,有利于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一般情况下,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有一个必置前提,这就是再高的期望也不能超越孩子的实际接受能力,“希望孩子好”不能一味地给孩子“打鸡血”。过多地给孩子“打鸡血”,没准会犯“揠苗助长”的错误,甚至会伤了孩子。总而言之,总是给孩子“打鸡血”的家长还是清醒一些好。有关方面对家长在理解的基础上,多一些配套、实在的举措为这些家长减负,让他们看得见、体会得到。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把学生的负担真正给减下来。

来源:红网

作者:周志宏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1/16/624056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