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晒娃” 虽“美”也要防范后遗症

来源:红网 作者:​程振伟 编辑:田德政 2019-11-25 15:42:00
时刻新闻
—分享—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3%的受访家长会在朋友圈“晒娃”。73.5%的家长认为“晒娃”需要事先征得孩子本人的同意。71.2%的家长认为“晒娃”会泄露孩子隐私。

网上有个热词,叫“晒娃成癖”,说的就是一些妈妈热衷晒娃的习惯。对待晒娃,也要分两个方面来看。妈妈把时间和心思都花在孩子身上,爱心是不容存疑的,晒娃既表现了对自己孩子成长成绩的满意,又包含着对自己花在孩子身上心血的认可。这一层面来说,晒娃也是一种心理暗示,是一种美好期望。

另一方面来说,“晒娃”既然是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是一种社会化行为,其中必然包含着隐私权、安全隐患、价值观养成等问题。既然是关系到自己、孩子和社会投射的社会化行为,“晒娃”意味着成本,这种成本甚至可能“让妈妈无法承受”。

虽然作为未成年人的孩子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但是他们也有隐私权,至少父母亲不能以“我生了你”为名无限在公开场合(包括微信等社交媒体)曝光孩子。73.5%的家长认为“晒娃”需要事先征得孩子本人的同意,说明父母亲对子女的隐私权有自觉,而在这方面,法国法律就明确,父母晒孩子会被判刑。

在晒孩子一事上强调“隐私权”,是因为未成年人行为能力有限,泄露了隐私很容易让他们的安全面临隐患。父母亲一晒娃,等于就暴露了自己孩子的年龄、长相甚至所处位置,等于置自己孩子于不利境地,不仅是当下,也为未来埋下了地雷。巴克莱银(Barclays)曾警告称:“晒娃”将在未来十年后,让三分之二的年轻人面临身份欺诈,每年造成6.67亿英镑损失,到2030年每年将产生740万起身份欺诈事件。

同时,晒娃实质上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它意味着自我认同、期望期许和及时满足等感受。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晒娃对一些人来说,倒不如说是在“晒自己”。晒娃成癖的人,很容易把对自己的一些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投射到孩子身上,“望子成龙”会不会让孩子无法承受呢?过度把自己的东西强加到孩子身上,有没有问过孩子的感受呢?

晒娃成癖,是自我及时满足需求的变体,是过度虚荣心的自我实现,隐含着“强加给孩子过度东西”的暗示。这种心理造成了“逼孩子当童模”“给孩子报太多辅导班”“早早为孩子规定好未来道路”,孩子倒不如说是“实现父母意志的复制品”,可真实结果呢?孩子会失去快乐童年,未来即便成功也未必快乐。

哪家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这大多是不容置疑的。爱自己的孩子,但不能以“满足自己的一己之欲”来表现。孩子有自己的路,我们可以暂时扶着他们走,但不能代替他们走。“晒娃”看起来是小事,可也要警惕自己隐藏在这件事背后的“小”,更要防范给孩子带来的潜在后遗症。

来源:红网

作者:​程振伟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1/25/625843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