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别用“35名领导签字入职单”为招才引智添堵

来源:红网 作者:​王夙 编辑:田德政 2019-11-26 16:47:11
时刻新闻
—分享—

11月24日,微博实名认证为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李昕升的网友@南瓜博士李昕升 发帖称,一位朋友入职某西部高校后,一直在找12个校领导和23个职能部门处级干部签字,至今还没签完,并附上一张教职工报到通知单的照片。(11月25日 澎湃新闻)

新员工出于入职需要,找单位的组成部门签字,往往是入职的必备程序,无可厚非。但如果需要签字的人数上升至“35”时,那可真是“量变引起质变”了——如此多的签字程序,非但体现不出单位对新员工的重视,反而是在平白无故地为引进人才“添堵”。

舆情发酵后,疑似涉事的大学迅速回应,“教职工报到通知单需要领导签字是学校多年来的老传统,为让新入职的教职工尽快熟悉了解学校每个部门,也让学校相关职能处室的干部认识学校新职工”,“这张报到通知单没有规定一定要交,也没有规定领导签名必须要签完。”

乍听来,大学的回复倒也诚恳,给出的理由也颇为合适。但若仔细推敲,依旧有不合适之处。

首先,“不一定要交”的入职单有搞形式主义的嫌疑。今年被中央定义为“为基层减负年”,措施之一便是破除形式主义的窠臼。许多行政机关都通过“放管服”改革,砍掉不必要的办事环节。科研事业尤其提出要为人才引进工作“开绿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一定要交”的入职单既然可有可无,何不去除这一繁琐程序,徒为新员工添堵。

其次,这份“包罗万象”的入职单有官僚主义的气息。说这份入职单“包罗万象”,是因为不仅需要业务部门签字,还需要不少职能机构领导签字。众所周知,高校作为科研事业单位有一定的特殊性,高校老师通常以科研和教课为工作重心,鲜有直接与职能部门打交道的机会。这份入职单却暗示新入职的高校老师要对所有的学校部们“跑个遍”,不免令人怀疑是“拜山头”的官僚主义在作祟。

最后,这份“老传统”的入职单本身也体现出校方管理思维的“暮气”。校方解释入职单是“多年来的老传统”,但“老传统”就一定对吗?数十年前,电子化、信息化尚不普及,处于人事管理的严谨性,让新入职教师职工逐一签字,自有其时代合理性。如今,信息技术这般发达,完全可以让新职工们“网上签到”,省时又省力。至于所谓的“让员工熟悉部门,让部门领导熟悉员工”的理由,就更加冠冕堂皇了。为科研人才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应当由职能部门来找“人才”,而不是让“人才”主动找领导们混眼熟。后者恰恰凸显了过时落后的管理思维。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人才又是最重要的因素,各地都在开展“抢人大战”。要想在这场争夺战中获胜,不能仅靠提供住房、薪酬等物质待遇,更要提供有益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软环境”。有鉴于此,还是少用“35名领导签字”为招才引智工作添堵了。

来源:红网

作者:​王夙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1/26/626138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