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乘客地铁猝死:应让急救跑赢时间

来源:红网 作者:王一 编辑:田德政 2019-12-03 20:17:56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据新京报日前报道,29日下午13时50分许,北京地铁2号线一名男性乘客心脏病突发,于和平门站开往前门站区间倒下。经群众、地铁工作人员、急救人员抢救无效,14时57分被宣告死亡。记者多次向地铁站站长、多名地铁站工作人员确认,该站没有AED紧急救助装置。此后,一名乘警也向记者证实,地铁站未设置AED。

无独有偶,2018年3月8日,29岁的男青年张某像往常一样乘坐地铁上班,未等乘坐上地铁,张某就在地铁站中突发心源性猝死倒地。事后,张某的父母认为地铁工作人员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一纸诉状将地铁公司起诉至了法院。其代理律师表示,根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的规定,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需要配备除颤仪等等医疗急救设备,可是当事地铁站里并没有安置,而且站务人员也没有急救常识。

乘客心脏病突发猝死,将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公共配备与私力使用这一话题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作为一种应用于心源性猝死急救的仪器,AED一般配合人体心肺复苏技术进行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猝死患者的生存率。在中国,平均每天就有1500人死于心源性猝死。然而,资料显示,中国每十万人拥有的AED数量仅有0.2台,美国为317台,日本为394台。对此,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表示:AED在中国还处于“没得用”“没人会用”“没人敢用”的“三没”状态。

公共场所体外除颤仪的普遍化配备,必要且必行。急救就是救急,对于心源性猝死而言,发病后的四分钟是最佳抢救时间,被称为“黄金四分钟”。研究显示,如能在一两分钟内对心搏骤停的患者给予电击,急救成功率高达90%;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递减7%至10%。要把握住这生与死之间的二百四十秒钟,跑赢距离,就是跑赢时间。从人流密集的公开场所开始配备AED,就是取得本场生死径赛最终胜利的第一步。体外除颤仪的触手可及,是我们面对不可预知的紧急情况而做出的未雨绸缪,这世上没有真正的万无一失,但我们起码能够做到有备无患。

急救知识的广泛普及,紧急且紧要。积极普及推广心肺复苏术,让更多人掌握这项急救技能,无疑是为公众建立起一条急救通路。居安难以思危,灾难真正降临前,人们总把自己看作被命运选中的幸运儿。然而,当爱人、亲人、友人在我们身边倒下时,在救护车抵达之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当生命的流逝能够被清晰感知,而自己却束手无策时,那一刻的无力,是悔、是恨,更是痛。建立危机意识、进行危机教育,普及急救知识、传播急救技术,今日花费点滴之力,他年力挽终生之憾。

我们更要建立起一个社会认可、法律保护、舆论支持的急救环境,唯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掌握急救技术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救人、敢于救人。近年来,“农夫与蛇”的故事在各地频频上演,坏人作歹、好人心寒。死生大事,为给予有能力的人更多勇气与底气,社会、法律、舆论应当构筑起一个坚实有力的三角支架。社会,鼓励倡导,精神褒奖与物质犒赏并重,树立见义勇为的良好风气;法律,推进立法,建立善意救助者的免责机制,正如《民法总则》中所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一般,为紧急救助解除后顾之忧;舆论则应发挥积极导向作用,做到暖人情、激人心、勉人行。三环相扣,坚不可摧。

文/王一(中国人民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王一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2/03/627404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