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南京大学人才评价不唯论文模式,可以复制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陈乘 2019-12-27 20:06:31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年来,南大制定政策确保各类青年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南京大学人才评价不唯论文,入职三年无重要成果仍能通过考核。“我们对人才的评价不唯论文,主要看科研状态和同行评价。每一个考核周期快要结束前,学院和学校会组织校内外的专家进行评审,即使没有重磅的论文,但如果有不错的科研设想,展现出研究潜力,我们也认可。”南京大学人力资源处副处长刘公祥说。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中存在着一种以论文论英雄的现象,人才评价体系多以论文数量和刊发档次为标准,这种“唯论文”现象,直接导致青年教师精神压力较大,科研急功近利盛行,垃圾论文泛滥,学术不端严重,催生收费论文产业链。学界的普遍认知是:单纯以发表论文作为是否具有参评资格和职称晋升的硬性条件的做法,有悖于大学教师的使命担当,不利于教师正确职业观和学术观的养成,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成为教育评价领域的一块“顽疾”。

既然称之为“顽疾”,治理起来就比较麻烦。近一个时期,呼吁高校破除“唯论文”的呼声此起彼伏,虽然一些高校也在努力探索改善院校人才评价体系的新途径,但是从整体来说,尚未有大的改观。很多高校仍然在抓住论文、项目、帽子不放,仍在走着“唯论文”的老路。究其原因,除了确实还没有找到学术评价的平衡机制以外,大部分高校管理者仍秉持论文、项目压倒一切的固有理念,扮演了“叶公好龙”的角色。

在不少高校继续走“唯论文”的情势下,南京大学人才评价不唯论文,入职三年无重要成果仍能通过考核,令人欣喜。南京大学的做法,給高校公平地评价教师的教育业绩和教学工作的贡献度提供了样板。

这些年来,为了创建一流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科技能力,高校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加盟,这是一件好事。如何让这些高端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最重要的是必须改变以论文论英雄的管理模式。学术是一个慢过程、“慢动作”,要有一点耐心,既要给新入职青年教师一点科研担当,又不要给于太大的压力,让他们过得从容。

总之,走出 “唯论文”藩篱,不能空喊口号,要像南京大学的态度那样鲜明,把人才评价“唯论文”甩到远远的。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2/27/64403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