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72家北京市实体书店成为第一批进驻某网络平台的示范企业,平台则对这首批书店给予免费入场、流量补贴等支持。点“外卖”,成为疫情之下读者购书的一个新选择。
既点“外卖”,还能购书,已经成为疫情之下读者购书的一个新选择。往年春节、寒假一般是实体书店的一个销售高峰期,但今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体书店按下了“暂停键”,遭遇到不一样的“寒冬”。如今,实体书店面对严峻的经营压力,开展外卖业务积极自救,不仅增加了销售渠道、扩大了读者群体,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便利。消费者只需通过手机上的外卖平台搜索附近的书店,像点外卖一样下单购书,大约半个小时后就能收到。特别是对于那些急需教辅类资料的学生群体而言,这一模式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也丰富了购书体验,能随时享用文化大餐。
实体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灯塔,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全力防控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谁也疏忽不得。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宜到书店买书,给疫情防控带来隐患。同时也有人指出,书店不宜过早“复工”。可是有些人又确实需要买书,而书店也不能总是关门不营业,任凭效益无着落。
这次疫情暴发倒逼实体书店加速转型,开展线上读书会、线上讲座等,让人们“云”上逛书店,同时建立网上读者群、在线社区文化服务站。外卖线和线上社群运营背后的新商业模式,促使人们接触和适应新的渠道和方式,同时培养读书风尚。读书,虽然靠自觉,却也需要各种方式助力。有些书店将图书运到厂矿企业、街边村头卖,无形中引起一些不常阅读人群的兴趣,下意识地买几本回去读。这种流动式促销,既为书店创收,也让更多人爱上读书。“实体书店+平台计划”更是如此,人们就像点快餐一样随时“点书”,乐意消费。新的商业模式有可能带活新的阅读潮流。
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其实是优势互补的关系。外卖平台上的书店不妨再多些,让越来越多的人“吃”到精神食粮,守护城市的书香。对于公众而言,书店入驻外卖平台,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提醒我们,注意身体健康的同时,别忘了补充精神文化食粮。
来源:红网
作者:福映秋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