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儿科“遇冷”,避免疫后扎堆还要下硬功夫

来源:红网 作者:孔德淇 编辑:张瑜 2020-05-16 21:49:25
时刻新闻
—分享—

记者最近在多家医院调研发现,受疫情影响,医院的整体业务量下降明显。不少医院院长都提到儿科患者减少最为明显,每逢冬春换季期儿童呼吸道疾病流行的高峰也不复存在。(5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

“看病像打仗,挂号像春运”,过去但凡孩子有个头痛脑热、小咳小涕的,焦虑的父母都会立即带着孩子涌到大医院看病,流感高发期医院儿科爆满的新闻屡见报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家长担心在病人集中的医院,有被疾病感染的风险,当孩子出现小毛病时,他们首先会想到居家观察,尽量不去医院,或者就近到人少便捷的社区医院,这客观上给高热的医院儿科退了烧。而在此期间,诸如“多喝点水、清淡饮食,孩子的小毛病就自愈了”“注重家庭保健,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能够预防疾病发生”等容易被忽略的常识也产生了“奇效”,促使部分家长“小病小痛”也要挤大医院的就医观念得到纠偏。

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孩子身体不适,家长心情急切可以理解,但防控疾病不能全靠大医院,在此之外,疾控部门、社区、家庭等,也是科学应对、联手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过度扎堆不仅增加了交叉传染的风险,长时间挂号、排队、等待也可能贻误幼儿病情,让一些本没有生病的孩子被折腾出问题,更会造成稀缺的儿科医疗资源被浪费,给儿科医护人员造成沉重压力。

为何像感冒、咳嗽等小儿常见病不在基层医疗机构解决?当然,这一方面与家长过度医疗的就医观念有关,他们认为基层医院、县区医院看不好,只有省市级大医院才是“救星”。另一方面,一些家长也并不想去大医院凑热闹,而是因为“儿科令”长期执行不畅,停留于一纸具文,基层社区医院儿科“似有还无”,在软硬件方面没有能力收治儿童患者,无奈之下,不得不投奔大医院。

要转变家长的就医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经此一“疫”,有关部门和医学组织应努力做好儿童医学科普,在医院、社区开办主题公益讲座,引导家长作出正向的改变。同时,补好“有效供给”这一课,“再苦不能苦孩子”才不致成为公共医疗服务领域的一句空话。一改儿童医疗的尴尬苦境,提高儿童医疗服务水平,人事、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亟须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营儿科医院和移动医疗发展,缓解社会儿科医疗服务短缺,还要加强基层医院儿科门诊和病房建设,给予人员编制、场地、资金等作保证,解决儿科医疗“缺医少药”的症结,让心急如焚的家庭有号可挂、有医可求,从而切实回应广大家长的期盼,推动分级诊疗在儿童看病层面真正落地,使家长在孩子生病时做出科学合理的就医选择。

来源:红网

作者:孔德淇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5/16/726832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