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电子枷锁”解锁涉罪未成年人的光明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陈淑敏 编辑:陈乘 2020-05-24 18:25:35
时刻新闻
—分享—

5月22日,全国人大代表、广州中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建议设立少年司法矫教制度,引发了社会关注。陈海仪表示,针对因低龄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建议设立少年司法矫教替代制度,作为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的补充措施,可以对部分未成年人进行社区居家强制管教、佩戴定位手环。

从帮助涉罪未成年人转化为无害社会人的思路出发来防控未成年人犯罪,是这一建议的核心点,而使用电子定位手环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配套方式。这种“电子枷锁”不同于普通镣铐,它无法限制涉罪未成年人的物理自由。但它是一条红线,是“无形的枷锁”,从思想上约束着佩戴者,彰显着法律的庄严。

使用“电子枷锁”矫治犯罪的想法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国外很早就普及了类似的设备,我国也从2012年起开始试用电子脚环。为一些犯罪情节较轻、危害性较弱和取保候审监护条件较为不好的未成年人佩戴电子脚环,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自由和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是对“对未成年人少捕,慎诉,少监禁”理念的响应和践行,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使用“电子枷锁”能减少不必要的监禁,避免涉罪未成年人与社会脱节。如果认罪悔罪态度好的青少年可以通过佩戴“电子枷锁”而提前释放,不仅能提高他们悔过反思和自我改造的积极性,还能减少长时间单一形式的司法教育带来的抵制心理,尽早和社会接触也更有利于未成年人的人生发展。

使用“电子枷锁”不仅能对单一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矫治,还能对周围的未成年人起到警示作用。很多未成年人之所以犯罪,是因为受到了同伴的教唆或是影视剧的影响,他们生活的环境本身也有犯罪隐患。佩戴“电子枷锁”通过对同一环境中的其他未成年人进行警示,而部分净化犯罪土壤,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用“电子枷锁”解锁涉罪未成年人的未来,其背后的逻辑是,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感受法律的威严和正义,或许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抑制更加行之有效。这种“软刀子”式的思维也很可能是今后法律完善和进步的方向。

来源:红网

作者:陈淑敏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5/24/728622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