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这是国内首份关于“儿童零食”的标准。该标准在儿童零食营养健康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明确规定:描述了原料要求、感官要求、营养成分要求、微生物指标要求、食品添加剂要求等。如规定了儿童零食所使用油脂不应含有反式脂肪酸,以及不能使用经辐照处理的原料;提出了少添加糖、盐、油的规定,并要求规定氯化钠、蔗糖、脂肪的限值;同时还强调了产品物理层面食用安全性的感官要求,如规定产品的组织形态不能有明显尖锐突出物,口感不崩牙等要求。(6月7日 《经济日报》)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长的寄托和希望,孩子所吃的食品是否安全,牵挂父母的心。由于孩子年龄偏小,成人食品标准未必适合孩子,此外,孩子选择食品的偏好有其独特性,一些孩子喜爱的食品缺乏标准约束,孩子食品是否安全家长心中打鼓,家长期盼有一个保障孩子食品安全的标准。一些生产孩子食品的厂家也因缺乏国家或者行业标准而苦恼,自己心中无底。制订适合孩子食品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和急需的。
高兴的是,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此标准的出台,标志着儿童食品是否安全有了新标杆,其认真实施将为孩子零食安全加上一把安全锁,能多少解除家长对孩子零食是否安全的忧虑,也为零食生产企业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约束其生产行为。可以说该标准打造了儿童零食生产、消费、监管的参考标尺,为创造孩子、家长、生产者、监管多赢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团体标准是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社会团体快速响应创新和市场对标准的需求制定公布的标准,该标准的特点是制定周期短,能及时响应新技术新产品需求,虽然该标准已经纳入标准体系之中,但它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它是由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正因为如此,该标准的最大价值就是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立了一个标准,供生产者自愿采用。由于其不是国家标准或者是行业标准,缺乏相应的强制约束力,如果生产厂家不采用也没有办法,所以其作用是有限的,对保护孩子“舌尖上的安全”效果也是打折扣的。衷心地希望相关行业和国家有关部门,以此为重要参考,制订相应的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为保障孩子“舌尖上的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保障孩子“舌尖上的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食品原料生产产地环境、原料生产过程、食品生产过程、运输储藏、销售等过程都要加强监管,这既是对孩子、家长负责,也是对社会国家负责,更是对民族未来负责。保障孩子“舌尖上的安全”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制订好相应的标准体系是最基本工作,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将其做好做扎实。
来源:红网
作者:姜文来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