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肯定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同时,聚焦明显短板,提出了任务要求。这对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泰山半腰的“快活三里”,青山四围,气爽景幽,其平坦的地势给登山游客提供歇脚便利,然而有经验的挑山工却不会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攀登险峻的“十八盘”就会更艰难。攀登如此,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亦是如此,要想打赢打好打稳脱贫攻坚战,就得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劲头,在仅剩的不到7个月的关键期聚焦短板和问题,咬紧牙关,以“快活三里”不逗留的定力和耐力让脚步在扶贫路上继续发力,力争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聚焦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建环境,实现交通扶贫。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多次就乡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对农村公路助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寄予殷切期望,充分说明交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村村通公路,社社能通达,户户有便道,不仅改变了群众的交通出行条件,还联系了党心民心,更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因此,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还要重视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开道修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设施保障。
聚焦“保生态”“促脱贫”双赢模式,释放生态红利,实现生态扶贫。“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国不少贫困地区贯彻落实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可持续道路,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旅游业零售业等行业态势也呈现积极向好趋势,实现经济与生态“双丰收”。聚焦生态扶贫,让生态扶贫之路越走越宽,就要坚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壮大生态护林员队伍来织密生态保护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深挖绿色产业潜力,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业;加强周边服务业建设,形成生态经济圈以实现“好风景”换“好前景”。
聚焦农产品“供”“求”对接,激发内生动力,实现消费扶贫。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有利于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致富的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解决内需,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吹响消费扶贫的“集结号”是关键之举,要立足本地实情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质量以形成品牌优势;加大农产品的宣传力度,利用网络渠道实现农户与消费者直接对接;推进“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打造农产品共享平台,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以促进农产品购销精准对接,从而实现精准营销。
来源:红网
作者:王庆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