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南宁。男子阮某因混进班级群中冒充老师骗辅导费来还债被刑拘。(6月19日 澎湃新闻)
班级群乃众家长与老师沟通、交流之平台,为了孩子,众家长对老师可谓“言听计从”。或许正因如此,个别骗子才将“黑手”伸向班级群,冒充老师以收费名义,骗取家长之钱财。
家长的钱财落入到了骗子口袋之中,除怪骗子太猖獗外,理应提示我们的家长,吸取教训,擦亮眼睛,辨明真假,保持应有的警惕,切莫受骗上当。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管是打着“班主任”的旗号,还是以任课老师名义,只要言称“收钱”,就应多长一个心眼,证实后再付之于行动。
骗子混进群中行骗,身为群主的老师,也当担责,需履行相应职责,除加强常规管理,规范参与者言行外,也当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群主”虽不是官,但也当有所作为,制作群中规矩,尽到告之义务,优化“群环境”;同时,发现可迹者混进,想方设法核实,及时清理出去,避免其做坏事。
现实中,骗子之骗术,并非有多高明,也并非天衣无缝,之所以频频得手,究其原因则在于,善良者缺乏应有了警觉与防范意识,事后也因损失不大,才让骗子屡屡得手,并逍遥法外,继续为害社会。
改头换面混进班级群,利用家长对老师的信任,钻空子实施诈骗,毫无疑问,我们都将责任推给了骗子。其实,也与我们在网络生活中,缺乏应有警醒分不开。
面对骗子的“进化”,素以单纯、安全著称的班级群,也可能布满“暗礁”。要有效防范受骗上当,需警醒的还真不该只是家长。
来源:红网
作者:尚凡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