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什么要避免在写作中使用感叹号

来源:红网 作者:都大伟 编辑:张瑜 2020-08-21 21:05:17
时刻新闻
—分享—

最近在不止一个场合与朋友聊到文章中的感叹号的问题。可以这样告诉读者朋友们:只要你发现一篇文章——任何体裁、任何类型的文章——的感叹号过多,那么你都可以直接断定,这就是一篇质量拙劣、水平低下的文章。感叹号是一个反专业性的标点符号,这是写作的公理。

当然,有人会反驳:是,记者写新闻特稿,学者写学术论文,感叹号确实是专业大忌(相信也不会有记者和学者做这种事);但从散文、诗歌、通讯到小说、报告文学,需要抒情之处数不胜数,作者想表达赞美和愤怒,或讴歌,或咒骂,感叹号都是顺手即拾的一味汤药,直接刺激读者的视觉神经,“多好啊!”但这种表达感情的方式,只属于《林海雪原》那个时代;当然,作家曲波的《林海雪原》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但就技术层面的阅读体验而言,它已不适用于今天这个时代更理性的情感表达方式了。所以避免使用感叹号,首先是文字情感表达方式的长时段变迁所致。

那么就又会有人反驳了:你看看今天的自媒体公众号吧!从标题到内容,逗号句号没有都不要紧,感叹号怎么能缺呢!其实在应然层面,“新媒体感叹号”是一个反常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当然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用最简单的分析可以概括如下:移动互联网让阅读门槛大大降低了。读者群体的膨胀,实际上稀释了原有的文化精英;而新涌入的这部分读者呢?除非生存需要,否则他们本来是不会看任何纸质文字的。那么营利性自媒体如何提高这一部分用户的黏性呢?那就是要制造他们爱看的内容——和20世纪40年代的西西里无线电、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电视节目一样。而对主流文字摄取量较低的受众,往往更偏爱生理感官刺激性强的信息。而在所有标点符号里,感叹号其实是最具有刺激性的。因此,“震惊体”就这样诞生了。

“震惊!”“刚刚!”“实锤!”在新媒体“震惊体”中的感叹号的这种刺激性,若用以表达愤恨,转化为挑衅性;若用以抒发赞美,这种刺激性会转化为盲目性。久而久之,受众个体的理性决策将不复存在。他们会更加轻易地相信广告、更加轻易相信他人的判断,最终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堕入一个虚幻的、自媒体们制造的“美丽新世界”中。这就是为什么避免使用感叹号的第二点:让你的读者保持一个独立思考、清醒理智的头脑。写文章也好,写文案也罢,不是炒辣椒,要雅致,要从容不迫,要文质彬彬,这才是为良好的阅读生态着想。

避免感叹号的第三点原因,是真知识生产的需要。

创造新知识,真的很难——而这一点并不是人人皆知,特别是夜郎自大的新媒体们。今天漫天过载的大部分信息,要么是换个妖娆的外壳来包装重复过往的知识,要么是不可靠的虚假知识。其实,辨别某一信息是有价值、有新意的真问题真知识,还是重复的旧知识,有一个粗糙而简单的小办法:数数这条信息里有几个感叹号。故作喧嚣的信息,无需看下去了。

这就是为什么要避免使用感叹号的三个原因:阅读体验上,适应情感表达的时代特点;价值输入上,培养理性独立的读者群;内容干货上,生产有着真正密度的知识。当然,实际写作中还是很难的,我们还是问问自己:这样的作者有多少?合适的读者又有多少?

来源:红网

作者:都大伟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8/21/824517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