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警惕习惯性怀疑

来源:红网 作者:中孚 编辑:化定兴 2020-08-30 15:50:36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来,有一个段子较为流行,发人深省。说某日,一学生为老师撑伞。路人看到后,愤愤不平,说现在的老师真没师德。学生于是将伞撑到自己头上。又有路人说,现在的小孩真不懂礼貌,老师怎么教的?老师听到后,拿过伞,帮学生撑起伞。路人又说,孩子一定有来头,这个老师趋炎附势。老师想,算了,俺自个儿用吧,于是自己给自己撑。路人又说,现在的老师真没爱心,自己有伞,不管学生。老师无奈,唉,把伞收了吧,谁都不用总行了吧。于是两个人谁都不用。又有路人说,瞧这对师生,有伞不用,老师越教越傻,学生越学越笨了。老师急了,干脆和学生手把手共握一伞。路人窃窃私语,看,师生恋!

这个故事有点夸张,但不得不说耐人寻味,现实中并非没有类似的事情。有人从中解读出人言可畏,所以淡定一点好。不过,笔者看到的却是另一个面向:那就是习惯性怀疑。在这个故事中,不管老师和学生怎么做,总是受到路人的怀疑,显然,问题不在于师生。

笔者不禁想到了作家王蒙的那篇《雄辩症》,说某公来到医院看病,医生说:“请坐!” 此公说:“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不坐的权利吗?” 医生无可奈何,于是倒了一杯水给他,说:“请喝水吧。” 此公说:“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谬的。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假如你在水中搀入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 医生说:“我这里并没有放毒药嘛。你放心!” 此公说:“谁说你放了毒药?难道我诬陷你放了毒药?难道检察院的起诉书上说你放了毒药?我没说你放毒药,而你说我放了毒药,你这才是放了比毒药更毒的毒药!” ……

王蒙尽管讲的是雄辩症,但文中的某公首先是对医生所说之话的怀疑。怀疑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精神,古人做学问便讲究“于不疑处有疑”,很多理论成果就是在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的情况下产生的。只是凡事都有度,如果对一些事物和发生的事情总是持怀疑态度,则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而且对事情的解决毫无益处。

目前,人们对政府的怀疑可以说最盛,有时政府说什么,做什么,大家就不信什么,甚至到最后,谣言成了主流。政府在这个时候就成了那对“师生”。在现代政治中,政府本来是受民众监督的,受到质疑也是平常之事,但是,民众的怀疑需要有理有节。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曾指出,“怀疑”只是思考的一种功能,“探究”“明辨”“寻定”也是思考的功能。如果“思考”只有“怀疑”功能,那么“思考”就会变成信马由缰的思想漫游。当“怀疑”变成一种“习惯”时就变成“习惯性”怀疑。“习惯性怀疑症”患者遇事不断怀疑,永远怀疑,没完没了。习惯性怀疑危害甚大,它容易让真相掩藏,而让谣言不断传播,让本来就脆弱的干群关系雪上加霜,加剧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

习惯性怀疑带来的就是习惯性唱反调或者说王蒙所讲的雄辩症。不管别人做什么,表达什么观点,他总是习惯性地唱反调,“逆向思维”极度泛滥。反对意见不少,实质讨论的根本不是同一个问题。比如奥运会,你和他讨论金牌背后运动员的艰辛付出和对梦想的执着,他和你谈举国体制和纳税常识;你列举举国体制的种种不是,他说一个大国,需要用金牌在国际舞台上证明自己,扬中华民族之威。再比如说反腐,你说现在反腐力度很大,应该持续发力,他说那是运动式反腐,水过地皮湿;你说那么多高官落马了,反腐确实体现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他说还有传说的高官没落马,这只不过是隔墙扔砖不小心砸到了。

当然,有些人之所以习惯性怀疑政府,与政府公信力的下降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实际行动挽回大家的信任,不能得过且过。而对于习惯性质疑者,更需要理性分析问题,如果手中没有“批判的武器”, 而是“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就只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了。现代社会,需要理性的怀疑,更需要凝聚共识,而习惯性怀疑与这两者都是背道而驰。

来源:红网

作者:中孚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8/30/826289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