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语要》,黄守愚主编,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年8月第1版,2020年1月第2版
黄守愚主编的《王船山语要》(2019),是继王孝鱼《船山学谱》(1934)、张西堂《王船山学谱》(1938)、陆复初《王船山学案》(1987)等之后的又一部船山语录体选辑,在前人的基础上增益其能,后出转精,旧瓶新酒,是一部吸收了近200年来船山学研究成果、又有个人述作的最新力作。读完《王船山语要》(以下简称《语要》)之后,有几点感受,以求正于方家。
一、《语要》逻辑严密,结构精致,自成系统。《语要》有今、古文经学的“师法”,有意突破诠释船山思想的旧框架,试图回应21世纪之需求重建一个新范式,有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的自觉。纵观十六卷和每卷内容的编排,逻辑严密,结构精致,自成系统,理论自洽。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编者从一种“效果历史”的立场出发,努力从船山学的传统脉络中返本开新,试图打通传统儒学与现代民主、法治精神、科学精神的关联性。这是一种可贵的尝试!
二、《语要》吸收了近200年来船山学研究成果。近200年来,不同学者各以其视域对王船山进行了诠释,丰富了王船山百科全书式的多元化形象。就其定位而言,大致有三派,一是“早期启蒙思想家”说,一是“唯物主义思想家”说,一是“理学家”说。《语要》一是承认了王船山百科全书式学者,二是折中诸说,将王船山定位为建构出了现代性新儒学体系的“新儒家”。据《语要》所辑船山语录、编者按以及后记,该书吸收了前人的合理成果,譬如第二卷《易学精神》阐述王船山思想来源,是基于谭嗣同、侯外庐等人的识断;譬如第十一卷《依法治国》明显吸收了熊十力论述王船山崇尚法治的只见。纵观全书,诸如郭嵩焘、谭嗣同、勇立、刘人熙、熊十力、冯友兰、张岱年、嵇文甫、侯外庐、王孝鱼、张西堂、陆复初、曾昭旭、萧萐父、许苏民、王兴国、万里、陈来、李守庸、王立新、彭传华等人观点,也消化在其中。据朱琳1940年写成、1947年出版的《洪门志》以及清末抄本《香花僧秘典》,王船山被追认为洪门五大始祖之一,但是向为船山学专家所忽视,而《语要》率先找到此史料,并进行了合理评述。王船山对近现代工商界领袖张謇、朱昌琳、禹之谟、龙璋、范旭东等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一般人鲜有注意,而《语要》也有着墨。至于《语要》追认王船山为湘商文化始祖,既属“被发明”的传统,也是一种“义随意转”“以情立义”的建构。
三、《语要》具有通博视域与自由述作之鲜明特性。《语要》视域通博广大,十六卷的内容旁涉中国哲学、西方哲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宗教学、管理学、领导学等十多个领域,也表现出了编者的博洽学识。第二卷《易学精神》基于“小学”之训诂方法以平等、均势制衡解释“成均”,独具只眼,发前人之所未发。第五卷《圣人传统》、第十一卷《依法治国》、第十四卷《正义之论》、第十五卷《公民精神》、第十六卷《全球伦理》,具有鲜明的个性创见。如第二卷《易学精神》,第五卷《圣人传统》拈提“圣人传统”与“圣人精神”,认为是源自《周易·系辞传下》、《周礼·冬官考工记》和汉代陆贾《新语》的总结,向为学者所忽视,也导致近现代屡遭西方侵略。《语要》此种诠释,也为船山学新开“科学”一路。王船山自撰观生堂门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传统对“乞活埋”的解读使得上下联不契,《语要》依据佛典《景德传灯录》“活埋”公案,诠释为操持正道,争作圣人、开山祖师、领袖。此种诠释具有创新性、合理性,也能自圆其说。又如第十四卷《正义之论》基于“小学”之训诂方法以“理性不平等”诠释夷夏分疏,一反常见。据此说,华夏(公羊学之“中国”)是理性相对先进之族群,夷狄是理性相对落后之族群。此新说也具有合理性。王船山是中华法系的一位立法者,而今、古文经学的“师法”在视域融合中对王船山宪法精神、宪法经济学的诠释,有利于丰富“湘商文化始祖王船山”的形象。此创见也是可喜之处。
四、《语要》表现出了操持正道的一种努力与自觉,思考如何开辟世界未来文化新方向,具有传统士大夫的责任担当精神。王船山生逢乱世,在反思、批判传统与当世之际,以春秋公羊学“大一统”为志,以夏化夷,追求端正中华文化的慧命方向。中华文化是“未成待续”的,日新日日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亦要时时坚苦操持正确的慧命方向,不然则徒劳无功。《语要》十六卷观照当下语境,通过诠释船山语录来思考在21世纪如何建构“大一统”,以复兴中华而实现天下大同理想,充满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精神。《语要》认为,王船山之“人类一体”“人物一体”“天下公民”说,是超越一切“法界”的普遍主义,可能为世界未来文化的新方向。可备为一种说法。
当然,《语要》一书也并非尽善尽美。王船山是一部百科全书,而《语要》尚未诠释王船山在文学、军事、史论、宗教、美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不过,《语要》是为了简要普及王船山思想,一时不能面面俱到,情有可原。假以时日,补苴调胹,我相信编者会辑录出一本更为完备的《语要》。
以上浅陋之见,敬请船山学方家不吝赐教。
作者系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德国德中城市人文与科技交流协会副会长
来源:红网
作者:李剑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