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PP获安全“身份证”:进步之下还需进步

来源:红网 作者:韩朝辉 编辑:陈乘 2020-09-29 20:34:20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云闪付、苏宁易购、中国移动、百度地图等10家企业的18款APP(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获颁安全认证证书,标志着我国APP安全认证工作正式开展。(9月29日 《法制日报》)

众所周知,如今APP已广泛深入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然而,APP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隐患,比如,有时会索取部分个人信息使用权限,甚至,APP运营企业未经消费者同意将收集来的个人信息滥用于商业推广、广告推送、大数据“杀熟”等,令消费者不堪其扰。更为恶劣的是,这些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网络诈骗,严重威胁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如今,APP有了安全“身份证”,不但有利于建立、完善权威公信的APP安全认证体系,利用市场选择机制引导APP运营者规范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转让等行为,为数据安全综合治理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撑,规范市场秩序。而且,还可以将APP安全认证作为一种常态化机制,发挥出积极作用,减少各行业管理部门的重复检测和评估,降低企业负担。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APP拥有了“免死金牌”,消费者的安全保障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安全认证应该是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那些得到安全认证的APP,如果后来出现运营不规范的问题依然要承担责任,甚至会受到更严厉的监管或处罚。而要想APP安全认证长期切实发挥效用,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

首先,作为消费者要积极响应APP安全认证,在选择APP时尽量着重选择获证产品,同时,要将在使用APP尤其是使用获证APP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和线索及时反馈给监管部门和认证机构,提高社会监管力度,倒逼各APP运营者诚信合规运营。其次,作为APP运营商要肩负行业自律和社会责任,自觉主动提升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积极申请认证,配合认证机构的认证实施和持续监督,按要求在规定范围内适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自觉接受监管部门的管理。最后,作为行政监管部门要联合联动,形成治理合力。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查伪造、冒用认证证书、认证标志的APP产品及其运营者,进一步加强对APP安全认证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另一方面,网信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要加强对认证结果的采信和应用,从而最大程度地让安全认证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来源:红网

作者:韩朝辉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9/29/846108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