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奥运会竞走冠军刘虹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关于女性职场生育歧视的问题。在生育年龄,身边人都劝她放弃竞走生涯,专心做全职妈妈。顶着“你一个女的可以干嘛”的质疑声,刘虹坚持产后复出,带着孩子奔波训练,仅用1年的时间便打破了50公里竞走的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田径领域唯一产后夺得世界冠军的女运动员。
此新闻一出,舆论一阵哗然。不可否认,生育对女性职业生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不仅是生育后的女性重返职场难,在职场上,似乎只要你是个女人,那就是原罪。在企业人事招聘中,HR甚至深谙了这样一套“潜规则”:抛却工作能力/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等外在因素不谈,未婚女性意味着以后会结婚生子请产假;生完一胎的女性意味着随时会生二胎请产假;已经生俩娃的女性相对可靠,但公司不会提供重要的、升职空间大的岗位,因为她们已经很难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了。说白了,这套“潜规则”不过是企业制约用工成本的幌子罢了。
现在的社会节奏那么快,稍微一时的掉队就很容易与时代脱节,更何况是耽搁几个月时间的产假呢。社会舆论传唱着生育成为职业生涯分水岭的论调,在无形中将“怀孕生子”与“断送前途”画上了等号,其背后反映的问题实质是社会和职场对女性刻板的隐性性别歧视。在面对这样的歧视下,在平衡家庭和事业的选择中,女性时常陷入“生育”或“升职”的两难窘境。
传统的社会责任分工沿袭至今日,已经根深蒂固地给每一代人的心里炮制了烙印,它几乎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家庭固定分工模式。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的脑海中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照顾孩子就该由女性负责,然而现实的问题却是,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和最佳经济生产年龄往往都会重合,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一旦妈妈们选择“家庭”就很难兼顾“工作”。在面对“亲自带孩子”和“请人带孩子”的两难选择时,伴随而来的不乏家庭和职场的质疑声,“孩子重要还是工作重要?”“请问有了孩子你还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吗?”
有数据调查表明,当职场男女比例为1:1时,女性进入高层领导级别的占比低于25%。也就是说,女性想要在职场上取得成功,往往需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产后复出的女性难返职场,最本质的原因不在于生孩子所欠下的时间债。而是在此之前,她没有认真地为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在生育之前就理清自己的角色转换和职场定位是每个职场妈妈都该思考的课题,清楚生育后的下一步自己该干什么、职业生涯又该如何继续?做足以上准备,重返职场后才可能更加从容地恢复到最佳状态,继续朝着自己热爱的方向稳步前行。一位优秀的职场女性,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当得了好妈妈,也能独立自强。
职场生育的隐性歧视是男女社会地位和家庭责任分担模式转变背景下,家庭与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这根深蒂固的职场偏见,作为个体的我们无法立刻改变现状,但我们却可以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去想我所想、爱我所爱。除去客观存在的对女性重返职场的限制因素,在主观上,职场上司和家人也应该多一些理解与支持,帮助女性重拾信心,以应对产后的各种心理落差,调节工作与家庭的矛盾;与此同时,广大女性也要唤醒自我意识,不被舆论麻木,不受家庭压迫,活出最好的自己,在自我解放的道路上,女性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年龄和拥有家庭、孩子都不能阻碍继续追求我们的热爱,外界的声音总会存在,听姐姐的话,选择你想要的。”刘虹在个人微博里这样鼓励大家。
文/吴昊(长安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吴昊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