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我们经常看到,早晚高峰期,上班族急着上班、学生赶去上学、老年人赶着买菜晨练……上班族、学生族与老人一起挤公交,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加大了城市公交压力。因而,老人高峰出行现象,持续引发社会关注和公众讨论:高峰期,老人是否该错峰出行,给年轻人让一让?
首先,笔者认为,老人错峰出行,不是该不该的问题,因为没有任何法律制度规定,老人必须给上班族、学生族让行,避开上下班高峰期。老人是否错峰出行,取决于老人对年轻人的理解与支持态度,取决于老人的公德认知水平,取决于老人的社会价值观念。
因为,对于老人来说,什么时间出行,是他的个人自由,是他的独立行为,是他的权利体现,任何个人无权干涉干预。当然,老人因为没有强制统一的活动时间,完全可以选择错峰出行,避开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但是否选择错峰出行,权利掌握老人自己手里。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上下班时间是公司、单位的统一规定,是执行和完成职务工作的需要,非个人选择,不可更改。唯一可以选择的是交通工具,是坐公交车还是开私家车。如果上班族都选择开私家车,将导致更大范围更大程度的交通拥堵,并且不符合低碳出行、保护城市环境生态的要求,显然是不可取的。
如何让老人主动避开高峰出行?笔者认为,唯有用利益机制引导老人错峰出行,才最管用最有效。因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都是追求利益的动物,利益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原始动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怎样用利益引导老人错峰出行呢?
首先,从政策层面来讲,有关部门可以联合公交公司,出台一个老人乘坐公交车的管理办法,规定高峰时段出行,老人不再享受免费乘车的优惠待遇,实行正常收费。坐公交由免费变收费,这样将有大部分老人放弃高峰出行而选择错峰出行。
其次,从老年人权益保护方式而言,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将老年人公交出行的福利按一定标准,纳入老年综合津贴,打到银行卡或社保卡上,不再发放免费公交卡(或爱心卡),不再享受免费公交待遇。此举将带来选择公交出行的老人大幅度减少,给上班上学的年轻人让行,从而大大缓解公交压力。
再次,从社会方面来说,新闻媒体应持续加大老人错峰出行的宣传引导,交通志愿者持之以恒地劝导老人错峰出行,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用关爱用行动感动感化老人,必将收到显著效果。
总之,早晚交通高峰期,如何引导老人错峰出行,破解公交拥挤难局,给年轻人一点空间,让公交不再那么拥挤、难挤,是每个城市管理者应该积极思考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来源:红网
作者:刘运喜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