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贵州遵义一段小伙因买内衣不合身迎亲遭拒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婚礼上一名男子介绍,按照当地风俗,男方需要给新娘从头到脚买一身新衣服,因为内衣买得不合身,女方家长拒绝了迎亲,婚礼宴会变成了亲友联欢会。许多网友质疑女方家长做法,称他们伤害了亲友感情,是为了钱。新娘父亲回应称:为了女儿的幸福准备了很多,不是因为钱。目前,双方已决定离婚,正在通过法律途径处理后续问题。(1月4日 澎湃新闻)
从恋人到步入婚姻殿堂的临门关键一步,有因彩礼嫁妆谈崩的,有因房产加名字分手的,有因是否与父母一起居住一拍而散的,但因内衣尺寸而功亏一篑的倒是第一次见诸报端。没有前因后果、断章取义的视频,很容易误导大众,混淆视听。作为局外人,需保持冷静,先别急着下为了钱的结论,还是那句话,最好“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真相自会浮出水面。其实,“内衣”应该只是一个导火索,在赌气的心态下,别说是内衣,就算是一支牙刷摆放的方向不对,都有可能都引爆积压已久的矛盾。
在一段时间,夫妻名分就在一瞬间。2020年1月1日,《民法典》引入的离婚冷静期正式实施。从前期试点情况看,这对于一些赌气型、冲动型的离婚,通过立法的干预,空出一段时间的冷静期,的确有利于平复双方的情绪,恢复理性,考量利弊,重新作出理智的选择,挽救了一些濒临崩溃的婚姻和家庭,也最大限度保障了孩子的权益。此举,无疑管好了“闪离”这个出口,获得了公众的广泛认可。同时,也引发了人们更多的思考,比如:结婚冷静期。
以前,受封建家长制的影响,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在,讲究自由恋爱、婚姻自由,这是社会的进步。随之而来的 “闪结”也频频发生,对此,人们早习以为常。素未谋面的男女一见如故,甚至一见钟情,闪电登记结婚,迅速进入家庭生活。没有给对方深入了解的机会,因为“对眼”,基于“来电”,忽视了性格差异、文化背景、家庭条件等现实问题,导致婚后矛盾重重,不欢而散,最后产生了离婚的最大牺牲品:孩子!有时,甚至还会引发刑事惨案。不仅如此,即便相处时间较长的恋人,也存在“闪结”现象,在彩礼嫁妆、风俗习惯等具体问题尚未形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就急于领证或是办酒席,这也为“闪离”埋下了恶果的种子,或许这就是贵州这起结婚闹剧的深层次原因。其实,结婚也不妨引入“冷静期”,给彼此一定时间、空间沉淀、思索,做好角色转变、融入对方家庭的准备。优化“闪结”这个入口,也许才是降低离婚率的真谛。
婚姻没有制式答案,需要两个人共同去经营,“闪”出的幸福毕竟是个例。婚姻是社会的基石,关系着社会和谐的大局。引入结婚冷静期,或许能预防、减少功亏“衣”篑等类似现象的发生,也势必会提高婚姻的门槛,在执行过程中可能还会带来一系列新情况。那么,如何充分考虑婚姻的复杂性,保障婚姻自由,克服结婚焦虑,保护双方权益,就成了当下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来源:红网
作者:陈相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