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环卫工人周绪勇和妻子告别了让人直不起腰的昏暗阁楼,搬进了一所20平米的公租房。上海市为解决快递员、环卫工人和家政人员等一线务工者的住房难题,已经投入了2000套房源试点,约有6000张床位。周绪勇夫妇正是上海市这一惠民举措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1月18日 澎湃新闻)
环卫工人、快递员和家政工人是一座城市基石的构成部分,然而在城市建设中却很容易被忽视,他们往往做着美化城市、链接温暖的工作,但阳光却鲜有照射到他们身上。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超级大都市中,住房问题往往会成为遮住他们的“阳光”的一座巨山,而上海市“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目前已经开始一点点将这座山挪走,让城市的“美容师”、建设者们也能沐浴到温暖的阳光。
一座城市令人骄傲的地方不仅有它发达的经济、美丽的风光,更重要的是它对待居民的态度和姿态,上海市的这项举措不仅展现出了它文明、先锋的一面,更展现出了它温暖、包容的一面。一座发达的城市必先优待它的居民,这样人们才会心甘情愿地为城市地发展而奋斗不止。
更深一步来讲,能够为这些一线务工人员提供温暖、展现包容,体现的是城市整体治理水平的提升和城市服务人性化程度的加深。一座具有人性的城市才有更强的发展活力,一座包容的城市才能容纳更多样的人群。城市的发展如同一列呼啸着向前冲去的列车,若没有推动列车的人们,车辆迟早会停下来,只有善待城市中的居民,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温暖了他们的心,城市才能不丧失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当然,在这个防疫压力巨大的特殊年份,为环卫工人等城市的一线务工者提供经济住房对于城市的防疫工作也有不凡的意义。为这些平时住房流动性大、居住环境复杂的居民提供稳定的经济住房,除了可以降低他们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也更便于城市的管理和防疫工作的进行。从这个角度看,一套经济住房不仅能够温暖人心,也能对城市的防疫工作做出贡献。
春节近在咫尺,为在沪的一线务工人员提供的经济住房无疑是最好的新年礼物,让他们告别过去低矮昏暗的小房间,搬进宽敞明亮的公寓里,也是祝福他们能在为城市服务的同时也能在城市中站住脚跟,获得自己应得的幸福生活。
文/陈易欣(重庆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陈易欣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