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焦作第十七中学的姚老师起诉教育局一事冲上了热搜,事件起因于姚老师曝光学校评职称有黑幕,但只得到教育局“没有违规违纪”的回应,她提交了第二次申诉却迟迟无果。(1月21日 齐鲁网)
姚老师称,她于1996年参加工作,已有25年教龄,从2012年开始参加高级教师职称评选活动,至今8年连续落选。在最近的一次高级教师职称评选活动中,姚老师个人积分排名第二,但由于民主测评环节票数低再次落选。针对这些落选经历,姚老师认为学校评职称存在黑幕。
姚老师提出质疑后,当地教育局立即成立了专项调查组回应此事,这看似是一次有问有答的申诉,可一旦将两方的问与答放到一起,就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姚老师的质疑共有三点,山阳市教育局的通报书中仅对最后一条“公示内容与时间”作了明确回复,而影响到评选结果的“分值占比”和“民主测评细则”却仅用没有违规违纪一笔带过。看起来长达几页的通报书,实则并未回应姚老师提出的关键性质疑,更别提为整个事件提供一个有说服力的调查结果。
面对教师提出的质疑,教育局调查回应不能徒有形式,应当以实际解决问题为目的,尤其要针对教师提出的质疑一条一条解释清楚,只轻飘飘地丢下一句“没有违规违纪”,而对其中的原因闭口不谈,恐难以让问题得到合理解决,甚至还要落得一个避重就轻的嫌疑。而且,比起是否违规违纪的结果,教师更在意的是申诉的问题得到合理解释,公众更在意的是看到教育局解决此类问题的态度,这两点,当地教育局的回应均未做到。
实际上,姚老师起诉教育局的话题之所以能冲上热搜,引起公众广泛的讨论,也是因为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早已备受争议,评定名额少、过程不透明、规则不统一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教师评定职称的公正性,早已使教师们心力交瘁,谈“评”色变。姚老师此次申诉虽然是为自己发声,却也喊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声,更是对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改革的一次迫切呼唤。教育局在面对教师提出的申诉时,不妨也多留意一些合理质疑,把其当作改进制度的一次契机,而不是首先觉得这是别人故意找茬。
文/郭娟(武汉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郭娟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