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贾平凹之女贾浅浅的诗作引起热议。文艺界刊物《文学自由谈》刊文称,“这种‘浅浅体’诗歌,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有无数看不见的手在翻云覆雨、兴风作浪”。(2月1日 澎湃新闻)
“晴晴喊/妹妹在我床上拉屎呢/等我们跑去/朗朗已经镇定自若地/手捏一块屎/从床上下来了/那样子像一个归来的王”(贾浅浅《朗朗》)。不得不说,如果这就是能成为当今“诗坛新秀”的文字水平,那评论区的一众网友似乎可称为“文坛群星璀璨”。
与这首《朗朗》一样,其它几首引起热议的“浅浅体”诗歌,无一不浅白而空洞,丝毫看不出诗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浮于表面的情感书写往往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也正是它们饱受批评的原因。诗人运用一切词句和想象切进纷繁的世事,就是为了让诗和一堆乱七八糟的字区分开来,让诗人自身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普遍、朴素、原始的欲望驱动区分开,区分的点就在于诗人所赋予的这点“意义”。很显然,“浅浅体”缺乏的就是这点“意义”。
抱着求真的态度去翻阅了贾浅浅所著诗集《椰子里的内陆海》后,尽管觉得整体水平高于网上那几首被猛烈抨击的“浅浅体”,但很多作品仍有着相当大的成长空间,需要进一步打磨和提升。联想起鲁迅先生在遗书中所言,“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一语中的,顿觉精辟。
然而,有些所谓“诗坛大家”却对贾浅浅的作品大加赞赏,有的甚至撰文发C刊。以文学之名、用严谨的学术化语言去吹捧一眼就能望到底的诗歌作品,其对比之强烈实在令人难以接受。不难看出,这俨然是一套“圈子”里的“潜规则”。而这套“潜规则”带来的沉重压迫感,让人对当今诗歌圈多少有些绝望。
不过,退一万步讲,贾浅浅的诗歌在网上引发热议,说明人们仍然在关心诗歌,当代诗歌发展还没有完全脱离大众。如果连这样的作品都无法吸引大众的注意力,那就说明当今诗歌圈真的成为闭门造车、自娱自乐的牢笼了。如今人们纷纷模仿“浅浅体”以表示讽刺和批评,从某种角度来说反而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文二代”现象绝非个例,希望“圈子中人”能够引以为戒。
联想起自己所在大学的诗社,仍有许多年轻一代纷纷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大家自发地阅读、学习和创作诗歌,通过不断交流来抛弃对诗歌的刻板印象,让自己不再沉浸在毫无价值的文化工业流水线产品里,也不再被披上文艺外衣的话语把戏迷惑,不再轻易被廉价的诗意打动。日复一日,诗社成员们的文学素养和美学素养都在不断提升,这样的成长过程相当有价值。这时,再想想那些或许不知“文学”为何物的“文二代”们,居然觉得他们有些可悲。
文/周润哲(重庆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周润哲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