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退出机制破解鹦鹉养殖困局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张瑜 2021-02-05 16:33:01
时刻新闻
—分享—

文/吴睿鸫

养鹦鹉30年了,咋就“突然”犯法了?在河南商丘,数百户鹦鹉养殖户眼下愁眉不展,还有点担惊受怕。采访了解到,当地已有30年历史的人工繁育养殖费氏牡丹鹦鹉产业,已经多次被外地公安部门认定为非法销售野生保护动物。40万只鹦鹉销售受阻,相关人员被抓捕,众多养殖户资金链断裂,面临着“养不起”“卖不掉”“放不了”的困境。 (2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

费氏牡丹鹦鹉人工养殖原本合法。2019年11月,随着费氏牡丹鹦鹉的保护等级由国家三级升为国家二级,无证买卖将触犯刑法。自此,当地养殖户陷入非法养殖困局,不少经营费氏牡丹鹦鹉的销售商,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大家明白,尽管全面“禁野”已形成社会共识,但养殖野生动物产业,牵扯到数量庞大人群的生计与权益。据统计,食用野生动物养殖业2018年的产值约为1494亿元,占中国当年91万亿元GDP的0.16%。食用野生动物养殖业2016年雇佣了622万人,是当年中国9亿劳动力总数的近1%。显然,倘若采取“一刀切”,“禁野”很可能会“脏水与孩子”一起泼掉。

国家层面可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去年2月24日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明确,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指导、帮助受影响的农户调整、转变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补偿。

在这方面,湖南省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去年5月份,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这份首个地方性“禁野”文件,除了在全面禁止食用陆生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严格规范野生动物管理等方面作出明文规定外,还对依规退出的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主体给予一定补偿,对禁食后停止养殖的在养野生动物进行妥善处置,并公布了养殖户退出补偿及动物处置方案。

从政策设计来审视,湖南方案给在养野生动物退出设计了三条路径——有序放归自然,转作科研、药用、医学、展示等他用,无害化处理,且为养殖户退出制定了较高补偿标准。比如,每公斤竹鼠75元,每头豪猪630元,每只果子狸600元,非常接近当前市场价格。

河南商丘完全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借鉴湖南省成功做法,通过补偿的方式,让养殖户转业转产,对全面“禁野”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尤其是能有效避免养殖户重新返贫,从而让野生动物养殖转向更为健康、安全的产业。

商业性养殖打破了人与野生动物应有的距离,增加了人类生命健康的潜在风险。全面“禁野”,代价不小,但不可不为。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禁野”退出机制在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保护的终将是14亿人的生命健康。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2/05/89811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