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视点4月6日消息,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当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线下访问的1026名未成年人家长中,超八成家长呼吁严格把控未成年人动画片尺度,占比80.7%。家长们对动画片尺度的担忧不无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就出现过不少儿童因为模仿动画片中的危险动作而丧命的例子。但是对于动画片尺度的界限,一直以来都不好把控。
针对市场上动画片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不久前,江苏省消保委提出了建立分级评审委员会、网络动画规范先行先试、合理确定动画分级标准等建议。为了孩子的成长着想,家长们呼吁加强把控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如果我们一味靠行政力量进行管控,不反思自身家庭教育的话,那么总有“透风的墙”出现。社会上的很多事件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难道都得时时刻刻依靠规定来监管吗?在我看来,给孩子多传递正确价值观远比“挑剔”动画片本身更重要。
其实,在去年就有家长举报动画片《菲梦少女2》,理由是:“人物发型五颜六色,穿得花里胡哨还在舞台换装。容易诱导未成年人染发,价值导向有问题。”这在当时还引起了一片热议,有人在留言中也吐槽说,现在的家长们太玻璃心,管得太宽了。的确,这批“80后、90后”家长们在自己的童年,也是看着《七龙珠》《游戏王》《围棋少年》这些动画片长大的,其中也不乏一些在今天看起来“出格”的场面,但是也没有看见很多人价值观出现问题。
相反,有很多家长表示,后来生活中很多困难的解决不少都是从动画片中学会的人生道理。为什么自己小时候的无拘无束却转变成今天对下一代的过度“约束”呢?究其根本,是家长们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实时把握着“遥控器”的主动权,拿着一个显微镜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进行审视,不仅限制了他们童年的自由,也妨碍了他们观察世界的眼界。
动画片里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有纯真善良的感动,当然也有对于生老病死的理性看待。现如今不少人在回忆自己童年的难忘时刻时,绝不是因为做了多少作业,解开了多少道题目,而是庆幸有动画片的陪伴。在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里,从动画片中才知道生活不只有一种颜色,世界也是五彩缤纷的。没有外界的干涉,相信孩子们自己的选择,那个年代的“他们”一样得到了健康的成长。从这个角度来看,破解问题的关键或许还是在家长自身。
时代在发展,家长们的理念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恨不得把科普动画片一帧一帧地给他们讲清楚;一看到有关性教育和爱情的画面,就立刻关闭了播放,家长们企图把孩子放在一个“乌托邦”的世界里,只给孩子们呈现美好的事物。长此以往,造成的结果只会让他们越来越不适应这个社会。
与此同时,我从来都不认为,对孩子三观造成决定性影响的是这些动画片,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父母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人父母不妨抽些时间多和孩子们聊聊什么是正确的三观,给他们提问的权利,在这样的交流中,建构起他们对人生、爱情、亲情、友情甚至是死亡的理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这样一份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比只抱怨动画片尺度大更有意义。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反对的是动画片中那些真正“负能量”的内容,对年龄段加以分级管理,主要也是避免这些低俗的元素干扰孩子们的成长。动画片制作方要用心做动画,给孩子们的成长添加快乐。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家长要有包容豁达的态度,不要对孩子们选择的自由进行一味打压,动画片里依然有广阔无垠的天空等待着孩子们去追寻人生的各种意义,我们要做的是陪伴孩子们的成长,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文/马梓俞(湖南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马梓俞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