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微博发起#该不该跟孩子讲赚钱很难#话题,阅读量超2亿,讨论量达4万。各路网友从孩子的教育问题、成年人的经济压力谈到经济学知识,各抒己见,其中有为人父母者,也有尚是子女的人。作为仍靠二老提供生活费的大学生,我认为应该跟孩子提及此事,但从何而谈、为何而谈,是有讲究的,并不是口无遮拦。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他们不会让我没有衣服鞋子穿,但如果我要追求上千元的名牌货,会给家庭带来一定的负担,因为这已经和家庭消费水平不匹配了。每个人的家庭条件不同,决定了在实现经济独立之前,不同孩子的消费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底和父母的收入。追求名牌等行为可能伴随着同龄人之间相互攀比,但当经济条件与物质追求不匹配时,攀比带来的就是虚荣和超越正常水平需求的索取。因此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即使他对现如今生活不满,也是父母尽力能给他最好的结果了,他可以心安理得享受,但如果想达到更高的消费水平,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无可厚非,家庭条件富裕者,可以欣然接受父母为之创造的优越条件,但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也应在家庭教育中得到重视。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家底再厚也经不起拿钱去填越挖越大的欲望窟窿。社会上学生贷款的案例比比皆是,赌债压身无法偿还的新闻让人引以为戒,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无论是父母的工资还是日后自己赚的钱,都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随波逐流只会因为钱失去对自我的主导权,成为推动别人的顺风浪而让自己也卷入漩涡。
有人说不应让孩子过早体验社会的苦,我觉得良好的教育是让孩子遭受社会毒打前,先给其打上一针强心剂。我们无法躲避生活的苦,但可以尽力争取生活的甜。父母辛苦赚钱的原因之一,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但不要给孩子一种“看我赚钱那么辛苦,你不好好读书就对不起我”的捆绑。父母应循序渐进,从学习到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到成家立业,以父母过来人的经历让孩子了解到人生发展的一般轨迹。而不是当头一棒,直接告诉他生活很苦、赚钱很难,这无异于直接将孩子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扼杀在摇篮。生活应该是酸甜苦辣皆具、喜忧参半的,感知成年人的不易,未必不是让孩子更懂得珍惜生活、体贴父母的良剂。
“跟孩子讲赚钱很难”的背后,其实应是家长希望孩子对钱的来去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在谈论该话题的时候,父母不应让赚钱的辛苦成为孩子花钱的禁锢,而应使其成为孩子花钱时的考量。因为该话题引发的教育目的,是让孩子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体贴关心父母,建立正确的消费观,由心出发决定好好努力。
文/罗婕 (广西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罗婕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