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投资3亿多元、占地1200亩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曾以“一夜爆红”的姿态成为当年西安旅游市场上的“顶流”,日接待游客量一度达到15万人次。如今,这个已停业的民俗村基本荒废,商户全部关门倒闭,巷道里建筑垃圾堆积,园区内荒草丛生。(5月26日 新华社)
据悉,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是在“白鹿原热”的加持下,由陕西渭水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运营的,景区内按照关中民居、村落特色,依地势修建了五六排砖瓦结构的平房等设施,用于开设民俗小吃店、非遗作坊、茶文化广场等。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开业时非常火爆,每逢节假日,因客流量大,景区周边甚至出现堵车长龙。
昔日的“网红小镇”,为什么会变成如今破败荒废的样子?“顶流景区”昙花一现,景区规划不科学是“病根”。
因“白鹿原”IP的大热和旅游商业的兴起,当地政府盲目招商、缺少长远视野、缺乏统筹规划,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白鹿原影视城、白鹿仓、白鹿原景观农业园等文旅项目聚集扎堆,这还不包括其他大大小小的类似乡村旅游项目。大量同质化项目扎堆,让许多景区发展陷入瓶颈,造成游客分流和区域内竞争。
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也“没有文化”,里面只有关中小吃,以及一些随处可见的旅游产品,并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自然就吸引不到观众。
轰轰烈烈上马,凄凄惨惨关张。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头两年风光”,风一过去“一地鸡毛”,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得不偿失。
景区规划,要吸引人群,还要想办法留住人群。相关方面在进行旅游规划时,必须通盘考虑区域内的资源禀赋,对旅游项目进行科学指导,突出“特色”,将景区建设与地方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要差异化定位,避免自我竞争、自我消耗,最好“一镇一特色”。
发展文化旅游没错,但是必须要用对方法,合理规划,这样才能让将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文/石思思(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来源:红网
作者:石思思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