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婷(云南财经大学)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一直被视为“艰苦”“偏远”的新疆且末,却有一群热血青年,义无反顾地将青春扎根于此。他们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着奉献的意义,彰显出理想在时代浪潮中的磅礴力量,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生动注脚。(5月3日 新华社)
2000年,22岁的侯朝茹和14名同学响应号召,奔赴且末支教。彼时的且末,教学环境堪称恶劣,没有大门的“校门”、生炉取暖的教室,还有孤独的困扰。但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学生们车站送别时的泪水,成为他们坚守的动力。这一坚守,便是多年如一日的付出,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着爱与希望,改变着当地孩子的命运。
在这之后,孙彤彤、魏晓雅等一批又一批青年前赴后继来到西部。他们主动来到这片土地上追寻价值。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加入,十余年间,且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DP增长、人均收入翻倍,曾经的边远之地逐渐成为充满希望的热土。
这些支教青年的选择,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在物质丰富、选择多样的当下,他们没有选择安逸,而是投身艰苦地区,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他们的奉献打破了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贡献力量,促进了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他们以个体的微光汇聚成时代的火炬,照亮了西部发展的道路。
同时,他们的经历也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有很多像且末这样需要建设的地方。青年们不应只着眼于个人利益,而应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无论是投身乡村振兴,还是参与基层建设,只要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都能实现自身价值,收获别样人生。
在且末的沙漠边,梭梭林从点点绿意延展成茂密的树林,这是支教青年们奋斗的成果。他们在风沙中坚守的身影,是青春最美的姿态。愿更多青年以他们为榜样,在时代的舞台上,用青春和汗水书写壮丽篇章,让理想之花在祖国每一寸土地上绚丽绽放。
来源:红网
作者:黄婷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