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采访北大数院助理教授韦东奕的视频火了。随着媒体报道的不断增多,这位老师的经历也开始渐渐为公众所知,网上的评论发生了从“批评老师不修边幅”到“数学天才”的巨大转变。韦东奕,北京大学数学系10级本科生,14级研究生,高中数学联赛山东省冠军,拿过数学奥林匹克金牌,等等成就让韦东奕开始了在网上的“封神之路”。不修边幅的外表与辉煌的履历让公众开始将他和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进行对比。
媒体和公众对韦东奕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的尊重,但过度集中的聚光灯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一系列的困扰。根据韦东奕高中老师张永华的介绍:“韦东奕数学方面的确很有天分,但是其情商不高。现在网上关于他的视频很多,评论也很多,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互联网作为一个高度自由化的言论社区,媒体的过多关注必然会引起公众对其本人的剧烈讨论,由于缺乏相对完善的监督机制,言论中很可能出现恶意诋毁当事人的部分。这是否会给他的现实生活带来不便,是媒体在报道时,理应纳入考虑的一个议题。
自从视频在网上发布并走红以来,澎湃新闻,南方周末等众多媒体均对韦东奕进行了采访和报道。几个月前,拉面哥在短视频平台走红之后,天天都有大量的主播和媒体包围他的摊位,不仅使他一度不能出摊,甚至因为过多人员的采访,导致其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而韦东奕的走红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媒体对他的堵截,对于一个沉浸于自己数学世界的数学家,外界对其的过度关注,无疑会影响其正常的生活节奏,对其科研生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媒体的“造神”运动并非首次。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以12.91的成绩追平世界纪录,夺得冠军,打破了黑人在田径赛事上对金牌的垄断。刘翔获奖后,媒体对刘翔的事迹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刘翔“封神”了。2008年,刘翔因伤退赛,巨大的落差,使得社会上不断出现对刘翔进行诋毁谩骂的声音。
同样,韦东奕也在一次不经意的采访中,开始走上了“封神”之路,在过往光辉履历之下,人们期望他能够为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数学难题的突破,依赖于数学家、机遇等种种因素,如果韦在未来没有满足公众的期待,人们是否会因为巨大的落差,对他进行指责,将“神”推下神坛呢?
韦神固伟,但切莫神化,他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不那么完美的一面。他的心中永远为数学留下了一片净土,让他能随时沉浸在自己所热爱的数学世界。公众没必要过度关注其日常生活,面对他的数学科研道路,也不必擅自为他设定目标,莫让“造神”又“毁神”的悲剧重现。
文/王小雨 (广西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雨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