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关于《黄山市山岳型景区有偿救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函,对于旅游者不遵守黄山市旅游景区游览规定,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开放区域陷入困顿或危险状态,属地政府完成救援后,由旅游活动组织者及被救助人承担相应救援费用的活动。《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已于2018年7月1日起施行,此次有偿救援的征求意见是扩展到黄山全市山岳型景区。(6月16日《北京青年报》)
意见指出,有偿救援是指旅游者不遵守黄山市旅游景区游览规定,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开放区域后陷入困顿或危险状态,属地政府完成救援后,由旅游活动组织者及被救助人承担相应救援费用的活动。有偿救援费用包含救援过程中产生的劳务、院前救治、交通、意外保险、后勤保障、引入第三方救援力量等费用。
近年来,探险运动愈加受到人们青睐。出于征服自然的渴望以及精神价值的追求,户外运动爱好者向着环境艰险的地区进发。然而,部分户外运动爱好者相当“任性”,有的无视户外场地规则,违规探险;有的自身缺乏专业知识与技术装备,对户外场地信息了解不足,外加没有专业机构和人士进行指导,将自己置于险境。“驴友”私自进入未开发区遇险被困、穿越无人区失踪等事件频频发生。
当“任性”的“驴友”违反了景区规则,进入未开发开放的区域时,景区虽无需对其承担安全保障义务,但仍有救助义务。面对突发事件,政府也具有责无旁贷的救助义务。旅游者在进入未经开发的地方时遇险,也有向相关救援机构请求救助和保护的权利,但是这决不能成为驴友“知规违规”的遮羞布。
各方救援力量在组织救援上耗费着巨大的人力物力。2018年,陕西省登山协会主席陈铮在接受《三秦都市报》采访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次救援,一支救援队伍会有10人以上,以72小时黄金救援期来计算,“包括食品、药品等物资消耗以及救援人员的误工费和救援车辆的油费过路费,大概平摊到每个人头上,每天就需要200到400元”,救援遇到困难出动救援直升机,又会增加一大笔费用,更不必说救援人员在救援期间还可能会遇到危险。
违规的探险者,理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否则,长此以往,违规探险的人会越来越多,造成的事故和不良影响就会日益增长。实施有偿救援,探险有了约束,才能让“驴友”少些任性。
文/吴晓菲(广西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吴晓菲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