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生心系邻里,守住了“责任半径”

来源:红网 作者:周洪庆 编辑:陈乘 2021-07-14 20:13:45
时刻新闻
—分享—

文/周洪庆

7月9日,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兰学文,在自己所住小区业主群里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及手机号码,并告知“各家如果有需要急救的情况,除了通知120以外,也可以联系我,只要我在家,都会及时伸出援手”。(7月14日 《南国早报》)

兰学文医生可不是说说而已,还没说先做到。20多天前,他所在小区一名老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病人家属首先求助于他,他二话不说,转身就跑,给病人做了20多分钟的徒手单人心肺复苏,直到“120”来接诊,累得整个人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他如此自找麻烦、自讨苦吃,不能不让人竖起大拇指。

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紧急止血等急救常识和技术还没有普及开来;即使普及开来了,普通人的技术也不及医生。救护车由于路途、路况、堵车等等原因,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赶到病人身边,而这段间隔往往是挽救危急病人生命的黄金时间。所以,邻居有个医生能够及时对危急病人进行简单抢救处理,简直是救星。

或许有人会说,作为一个医生,在外出坐飞机、坐火车、坐汽车、坐轮船……甚至于走路时,遇到有危急病人,都应该伸出援手,何况是自己的邻居了。说得没错,但他们做的事仅仅是“一次性”的,而兰学文医生要做的事可是“重复性”的,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英国伟大的教育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所著,已经风行全球140余年,被誉为“人格修炼的圣经”和“最伟大的人生教科书”的《品德的力量》,把人一生应该具有的品德分为九个方面,其中“责任感”列在了首位,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圆心,外面由很多同心圆包围着——第一个圆圈是父母、妻子和子女;第二个圆圈是亲朋好友;接下来是与我们生活在世界上的同胞;最后是整个人类社会。由此可见,兰学文医生是一个“责任半径”不小的人,是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古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如今楼房越盖越高,邻居的联系度却越来越低。曾有调查显示:中国41%的人不熟悉自己的邻居,13%的人不认识自己的邻居。如此邻里关系,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许许多多像兰学文医生这样的热心人来“破冰”。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患关系紧张。部分医务人员没有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造成医生的形象不佳,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像兰学文这样心系邻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来源:红网

作者:周洪庆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7/14/966703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