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齐超
“为爱留痕”、表达个性,一腔热血去文身,却没想到埋下重重隐患。当你想洗掉文身,却没有“后悔药”,洗文身比文身本身更痛苦艰难,且很难清洗干净。近年来,文身社会流行度增加,并出现低龄化现象。文身店为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是否侵权?遏制未成年人盲目文身之风,该怎样管?部分受访法律界人士建议,可以出台法规,将文身与吸烟、饮酒等行为一样,纳入未成年人禁止行为加以规范。(7月18日 澎湃新闻)
文身是人体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特别是在西方一些国家,文身反倒是美的象征。但是,在我们国家,有多少人把它当成艺术来看待呢?很多人文身,实际上只是想借其壮胆,狐假虎威罢了。
政府不必过多地干涉民众的文身自由,可是从保护未成年孩子的角度出发,政府应当制定并落实文身行业管理规范,乃至立法保护。这真的很有必要,毕竟未成年人文身,弊大于利。首先,绝大多数未成年人文身,其实是对文身源头文化的误解。他们盲目崇拜有文身的不良少年,把文身当成了一种“炫耀资本”,这需要纠正。
其次,皮肤是人体第一道天然的防护屏障,不宜轻易地被刺破。未成年人健康意识、安全意识差,没有成年人的甄别能力,遇到不规范、不卫生的文身操作,容易诱发皮肤病或传染性疾病;而且,祛除文身的过程,也并非毫无风险。
最后,一些职业对文身有特殊要求,比如教师、军人等。未成年人在外界因素的蛊惑下文身,一旦无法清除,那么将面临职业禁入的尴尬情况。
所以,我们虽然不限制成年人的文身自由,但对于未成年人文身,有必要采取限制措施。就像管理未成年人吸烟、喝酒那样,也要管理未成年人文身。
从另一个角度看,文身行业本身也存在诸多乱象,亟须解决。比如文身师傅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执业资格?文身店需要怎样的安全设施?文身行业需要怎样的行业规范等等,都可以通过法规的形式来给出答案。
该如何约束乃至杜绝未成年人文身呢?难道仅仅是在中小学校园对孩子们宣传吗?若仅仅如此,那就如同隔靴搔痒,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最有效的措施是出台文身管理的法律法规,对文身行业进行规范,并且严厉惩戒那些违规的文身机构。唯有如此,才能对文身行业的乱象釜底抽薪。
事实上,呼吁立法管理文身的,不只是法律界人士,还包括无数的家长。遗憾的是,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全国性的相关法规,管理起来较为被动。所以,应当尽早出台相关法规。这样一来,既可以让文身远离未成年孩子,又能让文身行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来源:红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