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待每一个“红色预警”,人人都该心存敬畏

来源:红网 作者:许洪鑫 编辑:陈乘 2021-07-22 21:56:08
时刻新闻
—分享—

青辣椒.jpg

7月21日,河南防汛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防汛救援最新情况,据不完全统计,16日以来,此轮强降雨造成全省89个县(市、区)560个乡镇1240737人受灾,郑州市因极值暴雨致25人死亡7人失联。(7月22日 红星新闻)

伤亡很惨重,教训很沉重,互联网上关于这场灾难“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的讨论也依然没有休止。比如,有人质问,暴雨来临前,相关部门到底有没有给出预警?比如,伤亡最惨重的郑州地铁一开始为何没有及早停运?

根据红星新闻对郑州气象局工作人员的采访,事实上,自7月19日起当地有关部门就发布了多条暴雨红色预警信息。“郑州气象”微博账号也显示,郑州市气象台于7月19日21时59分发布了第一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此后,郑州市气象台又分别于20日6时02分、9时08分、11点50分和21时32分发布了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暴雨红色预警究竟意味着什么?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红色为最高级预警。而对于暴雨红色预警的防御指南,其中就包括“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两天5次红色预警,如若及时进行“三停”举措,相关损害必然能有所降低,但不幸的是有关方并未有及时的反应。缘何如此?郑州市气象局工作人员表示,“三停”仅仅是建议而非要求;郑州市应急局也告诉记者:需层层批准,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三停”;而笔者的亲身经历表明,多数人一开始显然对此也掉以轻心。

作为自东南某省来郑州求学的学子,今年暑假笔者恰好留校。直到7月20日当天中午,在第四次暴雨红色预警发布后,朋友圈里还是一派调侃气象,或是在戏谑校内湖水暴涨,龙虾、白鹅都跑到了岸上、街上,或是对部分学生在半米深的积水中游泳忍俊不禁;而微博上,由某家郑州本地媒体以及大量本地网民参与的热搜话题#郑州的海来看我了#,更是让这场暴雨有被“浪漫主义化”的倾向……显然,对于一年到头都没几场大雨更遑论特大暴雨的郑州而言,经验的缺失、认识的不足,导致一场危机被绝大多数人都集体无意识地轻视了。

但与之相反的是,据报道,以广州市为例,面对暴雨红色预警,当地政府往往会“强制”执行“三停”措施;而在深圳,7月21日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后,深圳市教育局、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便立即提醒: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停课,推迟上班或停工……

固然,这些面对暴雨反应及时、灵敏的地区都来自南方,年年台风暴雨司空见惯的天气状况早已让各地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反应机制,但是在信息四通八达的互联网时代,他地区的“经验之谈”本可以成为本地区的“借鉴效仿”,尤其是对于一座地区中心城市而言,社会理应对其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在制定相关城市治理应急方案时,就更应当有全局视角,站在未雨绸缪、高瞻远瞩的认识高度,让方案向尽可能全面、完备与成熟发展。由于经验不足而导致研判迟缓并付出沉重代价,不得不说,这是教训更是遗憾。

患生于所忽,祸发于细微。感谢现代科技的进步,让我们在大多数可能存在的灾患到来之前,都能有所预警、提前筹谋。但事在人为,空有预警信号而欠缺足够的警惕、十足的反应,这本就还是一种“致命的”疏忽。现实的教训是如此的惨痛,也希望借由此次郑州“7·20特大暴雨”事件,全社会上下在今后都能形成一套足够敏感的反应机制——至少在收到红色预警信号的那一刻,大众应该自发产生这样的意识:今天我有正当的理由不外出、不上学、不去工作。以根植于心的自发自觉,以绝对的敏感、警惕与敬畏,有意识地规避每一份预报的风险,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前,这应当成为共识。

文/许洪鑫(郑州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许洪鑫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7/22/969579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