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评之道① | 祝宇欢:思维方式的改变,让评论写作有的放矢

来源:红网 作者:红辣椒评论 编辑:张瑜 2021-09-23 21:55:57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2021年10月1日,红网即将启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为给广大评论写作者,尤其是参赛的大学生作者提供一些写作经验、启发,助力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我们邀请了上届“评论之星”选拔赛、2020年度红辣椒评论“佳作评论”的获奖者,以及红网“青椒计划”的优胜作者,畅谈“时评之道”,聊聊评论写作的心得体会。“时评之道”系列文章即日起陆续推出,我们也欢迎广大作者撰文反馈,分享评论写作的思考、感悟。

祝宇欢2.jpg

“思维方式的改变,让我在面对一个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写评论时,能够有的放矢,框架意识也让我在写作时更加注重评论的逻辑与结构。”


  ★本期受访者:
祝宇欢,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获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季军。
  ★代表作品:我们该怎样对待病痛,又该怎样对待公开病痛的人(点击阅读)


  红辣椒评论:
简要介绍下自己,说说你的获奖感言。

祝宇欢:这次能在“评论之星”的评选中获奖,我真的很意外。因为自己的作品是在大赛截止当日提交的,在月度赛中也没有很好的成绩,这样的结果着实令我“受宠若惊”。对此,我既惶恐又欣悦,惶恐的是比赛中有那么多优秀的评论作品,我又何德何能获得季军;欣悦的是,则是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够得到认可,这为我在新闻评论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提供了莫大的鼓舞。

在此,我也想特别感谢教授我评论课的曹林老师,他让我真正接触到评论,感受到评论的魅力,并开始尝试评论写作。进行思想表达和观点输出的前奏是痛苦的,但过程却是十分过瘾的,希望我能在以后的路途中继续努力,坚持评论写作,做一个能发出闪光观点的人。

红辣椒评论:分享你第一次写评论时的体验,或者有关走上评论写作之路的故事。

祝宇欢:在正式写评论之前,我曾上过马少华老师的“论证与修辞”,这门课对我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使我在关注网友评论与自己写作的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其中的逻辑问题。

我记得,我写的第一篇评论是关于“秋天第一杯奶茶”的,去年秋分那天掀起了一波点奶茶的风潮,同时也出现了对其“盲目从众”“消费主义”的批判,但我却并不认同对它的这种严厉批评。当人们遇到与自己相反的观点时,往往会更有表达欲,因而我这篇评论的“靶子”便树立起来了,我所要做的就是驳倒它、解决它。评论的题目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应该被消费主义一棍子打死吗”,这也是我写作的一个靶子,围绕它我一是论证了“秋天第一杯奶茶”并不是被消费主义洗脑的行为,指出了对立观点“今天秋天第一杯奶茶,明天秋天第一套房”言论的滑坡谬误以及其他逻辑问题;二是揭示了“秋天第一杯奶茶”所提供的情绪价值与社交价值,有着普通奶茶所不具备的附加价值与特殊意义。

因为之前也就这个话题跟朋友讨论过,所以整篇评论的写作还算是行云流水,这也让我知道,如果想要比较顺利地写出评论的话,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对时事热点多加以关注,并了解他人的看法,与他人进行讨论,让自己的评论更加“有血有肉”。

红辣椒评论:谈谈这篇获奖评论的写作过程,包括如何确定选题、角度?

祝宇欢:当时适逢“松饼君”去世,B站设置纪念账号,之前我并不认识“松饼君”,在看到新闻后才去了解她。在社交平台上,我看到的是一个患癌后还积极生活、阳光明媚的女孩儿。但她在去世前都还在一直遭受着“网暴”,我难以想象对于一个病人来说,这样的境遇会给人带来怎样的阴霾。也难以想象现在或是以后,会不会还依然存在因质疑病痛而去网暴病人的情况。这让我忍不住想为此去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辜鸿铭先生在论中国人的精神时曾说,中国人是文雅与温良的,是善解人意与通情达理的结合体,源于产自心灵深处的同情心。但是为何对于“松饼君”,网友们却恶言相向?我发现,一部分是因为网友对癌症有着固有的刻板印象。在“媒介现实”里,癌症并没有得到全面客观的介绍与展示,病痛被妖魔化了,人们对它的认知是浅薄的,对于病痛没有过多的了解,也不知如何去对待病痛。而对于“松饼君”这样身患癌症却真切展现与分享自己的人,网友们也采取了错误的对待方式。事实上,我们生而为人,应当永远不吝于向他人释放善意,尤其是身患病痛的人。在这种事上,不是“狼来了”的信任问题,而是宁愿错信一次,也不能为他人本就脆弱不堪的生活再添阴翳。永远怀有善意,这是一种人性,也是一种能力,是中国人“温良”的最佳体现。

这篇评论就从“松饼君”去世这一事件入手,解释了人们对于病痛的刻板印象以及医学常识的缺乏,探讨了如何对待病痛以及身怀病痛的人及其背后的人性问题。初稿是在评论课的考试中完成的,考完后觉得因时间有限写得并不尽兴,便在考后进行了二次创作与润色,加了一些事实和数据的论据,丰富了文章内容,并尝试了投稿。

红辣椒评论:你所学专业是否开了新闻评论课?如果有这门课,那能简要介绍这门课的内容、老师,以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祝宇欢:我们学院在大三上学期开设了新闻评论课,由两位老师授课,我所上的评论课的老师是曹林老师。评论课提高了我对新闻的敏锐感和进行评论的自觉性,也让我认识到写新闻评论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一定系统性、规范性与技巧性的。

在曹老师的课堂上,我第一次听说写评论需要有一个“靶子”和“抓手”,要学会识别框架、运用框架、构建一个意义地图,要有思想的质感与纹理,学会对简单概念的怀疑与对话语的分析,这些都为我在看新闻事件与写新闻评论时提供了角度。印象最深的便是老师所说的“思维发散与收敛”的问题,以前的时候我的思维是散乱的,天马行空,这边想一点,那边想一点,但却不成系统,也全然没有深度。

现在我逐渐学会先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再找准一个角度收敛思维,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思维方式的改变让我在面对一个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写评论时,能够有的放矢,框架意识也让我在写作时更加注重评论的逻辑与结构。

红辣椒评论:对红网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青椒计划”有什么建议?

祝宇欢:“评论之星”“青椒计划”都为大学生提供了评论写作的绝佳平台,让学生们将所学付诸于实践,能得到公开发表作品接受大众审视这样难得的机会,也能让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得到磨砺。

不论是参加“评论之星”选拔赛,还是平时关注“红辣椒评论”公众号上的参赛文章,都让我在新闻评论的路途上受益匪浅。“青椒计划”也更是将学界与业界进一步联合,为大学生打造了更具实践性的平台。衷心地希望“评论之星”“青椒计划”能越办越好,如果能为参赛选手提供在赛后联系评委老师、请教对参赛作品更细致的评价与建议的机会就更好了。

来源:红网

作者:红辣椒评论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8/03/973669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