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娱乐圈翻天覆地,不少当红艺人乃至“顶流”接连翻车,退圈,被封杀,更甚者锒铛入狱。明星因个人原因被爆“黑料”,招来恶果,在娱乐圈并不少见。但与“爆料——网络舆论——明星一方道歉或澄清”这一惯常流程不同的是,近段时间有关明星违背公序良俗的事件并未草草收场,重中之重在于官方机构的介入和调查,为事件划定了明朗清晰的局势,并为娱乐圈乃至社会整体发展带来了启示。
互联网作为线上交流平台,具有极大的包容性,网民讨论公共事件的门槛极低甚至零门槛,这种宽松的网络环境无疑能够汇集公众智慧,促进公共事件的深入挖掘。但是,嘈杂的舆论场难免传播一些毫无根据、胡乱猜测的声音,不仅无利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遮蔽事件的本来面目,造成二次伤害。
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林生斌事件,扑朔迷离,引起质疑本无可厚非,但一些网友过分捕风捉影,将怀疑当做事实对当事人进行攻击,更有人挖掘出所谓“镇魂井”“面相凶”“纹身”,种种骇人听闻的迷信,让事件走向更为诡异。
正在网络舆论肆意发酵时,杭州公安详细通报了调查结果,对网络传言进行了否定,同时接收了网民有关“林生斌涉嫌逃税”的举报,并承诺将继续展开调查。杭州公安的发声及时遏制了流言的传播,廓清了该事件的基本格局。官方机构往往具备不同于个人言论的理性和专业,一旦发声,必定是经过了详细的调查,在最大程度上还原真实,这也是为何官方通报通常字少却事大,只陈述却大于谴责,充满底气的官方通报往往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扫清长期传播的流言的效果。
正因为如此,近期各大官媒频频点评明星劣迹事件才显得如此瞩目。如若把公众对于公众人物和公共事件的评价比作旁人的规劝,那官方机构的发声就是一份切实的红头文件,毫不含糊,绝无余地。
过去,网友时常调侃“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然而,官方的及时发声恰如一面警钟,时刻提醒着网友——不能让失德明星钻了时间的空子,半月谈评张哲瀚道歉,“用无知做托词,德不配位必须‘凉凉’”,正是在提醒网友,今日能以“无知”当借口,他日必用“时间”模糊错误。同时,官方对失德明星绝不手软,也是对他们的警告与强制要求:违法悖德者,别妄想再复出。
官方对娱乐圈和公众人物的频频介入和发声,是规范与整治的风向标。在雷厉风行的风气下,肃清娱乐圈乱象,指日可待。
文/吴雨林(湖南师范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吴雨林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