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下午,#刘诗雯隔离训练Vlog#词条上升至微博热搜榜第九位,相关视频在一小时内播放量超过五十万。目前,结束东京奥运会征程的中国奥运健儿正在进行隔离。为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并给接下来的训练、比赛做准备,运动员的隔离生活自然缺不了居家健身。黄博凯、汪顺、李发彬、跳水梦之队、国乒队等运动员各具特色的隔离训练Vlog让网友直呼“看不够”“第一次觉得内卷是个好词,运动员隔离Vlog都卷起来吧!”
居高不下的Vlog播放量与话题度不禁令我思考,究竟是什么因素使网友对运动员隔离Vlog如此关注与“上头”呢?
首先,运动员的特殊身份,吸引了网友对国家级别的隔离产生好奇。在赛场上,他们是为国争光的奥运健儿,当赛事落幕,褪去比赛服,他们如何隔离?隔离期都干什么?吃得如何?网友们迫切地希望能从Vlog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通过了解国家级运动员的隔离生活,拉近与名人的距离,从而获得自我的满足感。
美国学者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提出,人就像演员,在舞台上努力展示自己,通过各种方式在舞台上塑造自己的完美形象。在社交平台上用户使用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在“前台”表演来展现自己美好的一面,美化自己并满足其他受众的好奇心。而Vlog淡化了“前台”这概念,通过大量平凡的镜头,以及公众人物在私人领域中呈现的反差形象,将个人的“后台”展现出来。这种形式更能使粉丝产生亲近感,极大满足用户窥私的心理需求。
其次,运动员们在Vlog中所体现的鲜明个人风格也被网友津津乐道。以运动员本人为主体,通过摄像、拼接、剪辑对他们的隔离生活进行真实记录,发布在网络平台与网友互动共享。与赛时状态不同,隔离生活中的运动员们显露出真实本色,蹦床冠军朱雪莹的“室内迷你蹦床”、游泳选手李冰洁的“快乐隔离”、举重运动员李发彬的“梦幻滤镜”与少女特效......专业的训练动作与安排,网友在观看时既享受着第一视角又为运动员们最真实的日常赞叹。
施拉姆在“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中提到,大众传播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给人们提供娱乐消遣,摆脱工作和现实问题。Vlogger在制作中能够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受众在观看时可以治愈生活中的烦恼,除了满足日常娱乐,用户可以从Vlog中寻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达到社交的目的。
无论是出于对健美丰硕身材的向往,还是对运动员自律敬业精神的敬佩,网友们观看此类视频能够愉悦身心、治愈烦恼,因此这些隔离训练vlog才能吸引如此多的关注。在“上头”的同时,网友们能够在运动员体育精神的带动下,迈开腿、动起来,强身健体,这才是vlog发布的最初目的。
文/沈倩 (长安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沈倩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