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硕士生郝治伟,因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而受到广泛关注。更令人瞩目的是,在有大好科研前途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乡宿州当一名公务员。(8月24日 澎湃新闻)
网友们纷纷对郝治伟的人生选择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表示惋惜:“这么好的学术前途就放弃了”,也有人笑称道,“宇宙的尽头是公务员”。相似的情景发生在去年高考季,来自湖南耒阳的留守女孩钟芳蓉以高分填报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在了解到这名女生的家庭情况后,网友们“建议”她应填报金融专业。
回顾这两条新闻,不难发现这其中的争论其实是不同职业之间的较量,选择做科研还是当公务员,选择高薪职业还是理想方向。这也是一场不同职业为自己正名的战役,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自己对各行各业的刻板印象。同时,这也让我们发现一种并不美妙的趋势,即给职业贴标签、标价格。
不同的职业赋予大众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我们不能用固定的标准来衡量职业选择的正确与否,也不能用单一的指标评定职业的价值高低。科研工作很好,公务员也不差,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是让每个人都变成一个模子。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每个岗位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基于固有偏见造成的职业价值判断是不合理也是不合适的,随意将某一职业判定为无价值这一行为本身便带有极强的主观色彩。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更不该对郝治伟、钟芳蓉等人的职业选择做出评判。
归根到底,科研的未来不在于个人,而在全社会的努力中;宇宙的尽头也不是公务员,而是个人的心之所向。树立一个目标并付诸于行动,认真地将工作做好才是重大的人生课题。
文/刘倩妤(重庆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刘倩妤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