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南风窗的报道《“丑男”内卷》介绍了脱口秀演员在舞台上将自身缺陷“合理利用”,制造笑点的同时实现表演价值,同时侧面表现出观众对这种自嘲式幽默的心理需求。令人自卑的素材转化为富感染力或引发共鸣的笑点,背后反映的是面对缺陷的一种乐观表达,和对从“外貌焦虑”延伸至生活的各种压力的克服。
文章离不开“容貌焦虑”的全民话题,探讨了脱口秀演员如何利用“除了颜值上的缺陷,还有亲密关系上的失败、经济的贫穷、学历的一般、日常生活的荒谬……”关于自我缺陷的素材,让观众在对照自身经历遭遇的情感换位中,得到优越感和内心宽慰,以此达到自我和解。
从脱口秀演员的角度看,正如该文中所说长得丑也是一种优势。如宋小宝、王宝强、杨迪等在内的明星,因其外貌独具特色,也常在电视剧、电影或综艺中发挥逗乐观众的作用。他们时常带着“喜剧”“搞笑”“扮丑”标签,不遗余力展现自己的舞台魅力,这些特点也因此成为观众心中对他们主要的印象评价。由此可见,外貌的特点不止在脱口秀上被运用,但在脱口秀中展现得更为显著。
在各种整容项目、美颜滤镜刺激着容貌焦虑进一步“焦化”的时代,美是一种追求,不美又何尝不是一种特色呢?更何况在网络节目连季播出的竞争压力下,独特的外貌和由此产生的笑点能成为观众注意力的吸引石,不就是成功吗?演员能在舞台上把自身痛点变成他人笑点,本身就是敞开心扉的一种表达。自我经历的代入,表情和语气的生动演绎,营造的是拉近彼此的共鸣感,换来的是观众肯定的笑点与掌声,自然是脱口秀演员的成功。
从观众的角度看,伴随生活忧愁而来的还有隐形的压力,久而久之在心里堆积的烦闷需要释放。与他人分享时可能带来新的焦虑不同,脱口秀上看他人的表演,懂他人的烦恼,听他人的倾诉,感同身受之时是压力转化后的释放。人们常说要和优秀的人比,才能知道差距。而看脱口秀获得优越感似乎是一种不做凤尾,争做鸡头的逃避。实则不然,制定过高的目标和时刻紧绷的状态对生活弊大于利,压力之下更应找到适合自己的状态即找到情绪的平衡,而脱口秀不失为调节生活节奏的甜味剂。
与其说脱口秀是心情的释放,不如说是演员与观众的自我和解和双向治愈。演员以“丑”博笑,看似抓住赢得掌声的“流量密码”,实则是自卑感受的坦然表现;观众因“丑”而乐,看似图个乐呵放松心情,其实也在放松心里那紧绷的神经和难以自拔的焦虑。
文/罗婕 (广西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罗婕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