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高危人群吃月饼要注意哪几点?”9月21日,“罗夕夕博士”博主在西瓜视频频道上线了这一期新的视频。因为罗夕夕知道,今天不仅是中秋节,还有一个重要却很少被关注的日子: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在西瓜视频上,罗夕夕已小有名气。前几日,他带大叔大妈在钱塘江跳广场舞的视频才冲上热搜。他本名罗骁,是一个90后,目前在浙江大学附属二院放射科做一名主治医师,同时,他还是一名科研工作者,研究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症”。这是一种十分残酷的疾病,作为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神经类疾病之一,堪称慢性“绝症”。而他正在做的,就是要利用科普视频的方式对抗这种残酷,尽可能让患病老人们的记忆流逝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罗夕夕博士全网粉丝近70万,点开他在西瓜视频上的每条视频,都是有关阿尔茨海默病的医疗科普和专业知识分享。“罗博士,老年痴呆遗传吗?”“什么是地中海饮食?”诸如此类的问题铺满了整个留言板,而这些提问者大多是中老年人。视频弹幕和评论区的支持与肯定,代表了观众们的认同与喜爱。
当下,知识视频成为新风口,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专业人士入驻西瓜视频、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从事科普内容生产工作。不少有博士学历的创作者,通过对大众较为陌生的科技、财经、军事等专业领域进行硬核知识科普,同样收获了数以万计的粉丝。从曾治疗800例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医学博士罗夕夕,到罗翔在B站分享法律知识;从14岁上大学被誉为“神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袁岚峰,到专注航空航天科普、坐拥百万粉丝的“Mr.苟胜”等等,让我们看到了科普创作人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视频流量下的固守和坚持。
同时,科普以视频的形式走近大众,也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能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培养国民基本的科学思维、科学视角。科学视频内容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无疑是推动科普的一个利器。“高大上”的内容在合适的创作之下向大众传播推广,正好也符合我国推进科学传播的需求。另一方面,如今人们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更偏爱短小、精炼的知识形式,短视频正是如此,具有接触门槛低、受众广、渗透力和传播力强的优势,符合了传播趋势。通过“科学+短视频”的方式,能够有效打破知识传播的壁垒,抵达传统科普活动较难以触及的下沉市场,让这些知识传递得更远、更广,从而让知识触达更多人群,实现共享。
但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空间科普内容鱼龙混杂,有些知识比较老旧,也有很多夸张的谣言。这时候就需要像罗夕夕这样的专业博主,通过生产大量优质知识类内容,提升视频内容池的质量。此外,还需要相关短视频平台严加管控,警惕伪科学内容的大面积传播。
传统语境下,书本和课堂让知识得以薪火相传;全民视频时代,知识是流动的和新潮的,也是反映社会问题和找寻问题答案的。当越来越多人开始习惯在短视频平台上讲知识、学知识,说明一个知识普惠的时代已经来临,而这背后正是科普创作人们的努力和坚守。
文/高东艳 (江苏海洋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高东艳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